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将于5月1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以“‘育’见AI,智启未来”为主题,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5月16日-18日为线下展,同期线上开展至6月底。从5月9日起,观众可通过“上海教育博览会”小程序,进行“预约参观”。详见↓ 重点展示AI赋能教育的实践成果 本届教博会有近130家教育单位在现场集中展示。展区分为市级展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展区、“AI+教育”特色主题展区、高等教育展区、区域教育展区、职业教育展区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展区。 其中,市级展馆首次由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展示,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展示四地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和科研范式变革,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和新格局。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展区邀请苏浙皖三省AI教育有显著成果的高校、中小学联合展示。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长三角地区的教育生态变革、技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及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果。 “AI+教育”特色主题展区重点展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的“人工智能+教育”校园优质案例以及师生关于AI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创新案例。如,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构建了科学与人文相融的现代课程体系,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课程深度融合,创设“数智学谷”学习生态,以“创造性学习+创业式实践”为动能,依托“大社区+小部落”,培养学生AI时代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协作能力;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依托智慧教育生态,以数智技术赋能创新教育,以学为基、以创为核,使学生在学智能、用智能的过程中,创造性解决真实问题,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到生态构建的转型变革。 高等教育展区聚焦高校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重塑科研范式,促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为建成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成果。例如,复旦大学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以“科学智能”和“AI赋能教育”为双引擎,推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智能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上海交通大学聚焦建设目标,落实十大重点建设任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区域教育展区则展示上海16个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和样态重塑,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用AI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新业态和新模式。其中,浦东教育立足“生态共建、全域普及”理念,率先推进“三层联动”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区域层面整合课程资源、数字工具与教学空间,开发覆盖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配备AI教学终端设备,实现课程100%进课堂。长宁则构建了一个数据协同、技术协同、应用协同,具有鲜明“数字长宁”特色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职业教育展区展示了以人工智能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发展,以“新标准”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以及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工匠精神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效。例如,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深度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智能体,让智能化交互功能实现质的飞跃,覆盖教育教学与师生服务环节,为校园装上“智慧大脑”。 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展区则展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积极运用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工智能时代行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上海教育
编辑:马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