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新城发展宣传力度,为新城发展工作赋能增效,我委联合“五个新城”组织开展了“媒体看新城”活动,邀请各大媒体走进新城,从各自视角全面报道新城的建设情况。5月9日,来自新华社、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的20余位记者走访了南汇新城。来看新华社的报道↓
在“嘉青松奉南”上海五个新城中,南汇新城是十分特殊的一个。一方面,南汇新城叠加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两项国家战略,成为新时期上海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地标;另一方面,这座新城投资强度大、落地项目多、生活配套设施快速完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新城。
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发展蓝图逐步落地,一座海滨未来城正快速崛起。记者从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媒体看新城”南汇新城采访活动上了解到,今年初,临港新片区制定了《2025年南汇新城发展行动方案》,将推进26项重点工作,聚焦42个重大项目推进新城建设,总投资额2567亿元。
行走在南汇新城,人气越来越足是最突出的感受之一。
在海昌公园来一场与海洋的邂逅,在天文馆仰望星空,在朵云书院低头看书、抬头看湖,一系列网红IP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南汇新城打卡……
据介绍,今年南汇新城将策划一系列商旅文体融合的特色品牌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新城将深度参与承办上海电视节、上海旅游节,举办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常态化开展滴水湖光影烟花秀。除此之外“滴水湖音乐汇”“湖畔电影季”“湖畔夜校季”也备受期待。本月“临港·遇见爱”520主题系列活动,将让甜蜜的气息脉动新城,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00万人次。
服务年轻消费群体,今年,南汇新城在商业、教育、医疗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全面夯实宜居宜业新城内核。商业版图持续扩张,将加速推进4个商业综合体运营与6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龙光蓝鲸世界购物广场预计7月开业,以10万平方米体量打造南汇新城商业新地标,规划入驻180个品牌且首店占比达50%;位于16号线滴水湖站地下的超级乐园项目,则以3万平方米空间打造二次元文化聚集地,涵盖仓储式零售中心、沉浸式剧场、宠物复合体验中心及滑雪装备奥特莱斯等多元业态,构建Z世代消费新场景。
基础教育是临港招才引才的一大优势。过去五年南汇新城通过高校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累计开办33所优质基础教育学校。今年将再添10所新校,包括上海滴水湖学校、华师大二附中浦东临港实验学校等中小学及幼儿园,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
医疗配套同步提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二期扩建项目将于年内竣工,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建设全面提速,并持续引入妇产科、儿科等专科资源,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为新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是新城发展最重要的根基,南汇新城以制度创新、场景开放、生态聚合为核心持续构建产业生态,同时,聚焦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坐拥一线湖景的滴水湖AI创新港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已入驻宁德时代、中科创达等270余家企业,今年还将推出数字创客基地,邀请数字游民、数字创客“拎包入住”;继外滩、陆家嘴后的上海金融“第三极”——滴水湖金融湾着力培育跨境离岸金融、新型国际贸易、航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已入驻26家国内外知名再保险机构,累计登记保费超过1200亿元;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发力国际数据业务,已率先实施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出台再保险、航运和商贸3个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并加快布局“来数加工”、“中数外算”等业务。
“前沿产业、未来产业的星辰大海是南汇新城发给年轻人的邀请函。”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正伟介绍,今年,南汇新城将围绕产业发展布局举办100场人才招聘活动,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
依托“产业森林”,南汇新城逐渐生长出“创新雨林”,而浓厚的科技创新生态则是最适宜的“雨露”。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二级调研员王佩华表示,新片区构建了覆盖“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5家高能级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赋能,13家科创平台、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能为创新加速提供技术熟化和产品中试,9家创新联合体、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产品落地提供场景验证、生态共建。同时,一批高质量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科创驿站提供超过10万平方米的低成本创业空间,为创业火花从技术萌芽到产业落地全周期赋能。
今年,南汇新城将围绕艺术、电影、直播等主题,打造数字创客基地,为来临港发展的数字游民、数字创客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支持,还将最大程度地开放大学、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供创客使用。除此之外,南汇新城还将打造“临港·创客之家”,提供创业保姆式的管家服务、一站式创业辅导和超低成本创业空间。
资料来源:新华社
编辑:陶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