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3日)一早,上海市彭浦第三中学的操场就热闹了起来,多家法治职能部门以及华东政法大学在操场上摆开摊位,通过互动游戏、趣味答题、职业体验等活动向学生普法。
为构建涵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法治宣传教育体系,静安区司法局、静安区教育局和彭浦新村街道依托“彭小法”品牌再度蓄力,在彭浦三中升级了普法“静”行时 共筑好“未”来的校园法治文化集市活动形式。
静安区人民法院、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闸北公证处、彭浦新村街道、华东政法大学等单位为学生带来了法治文化体验游园会。
在法治职业展示区,军人、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公证员、消防员等多种职业体验及互动游戏,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威武——”路演区,古代衙门公堂的模拟场景,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路演活动以中国法治史中的代表人物为主线,向青少年介绍我国法治发展历程。
法治履职互动区有防控预警、操课训练、小小法官“初体验”、处突装备、“翼”览无遗以及二十四节气法治飞花令等各类司法、执法工作程序模拟体验,答题互动、换取奖品,寓教于乐。
相比2024年法治文化集市,今年的活动突破以本校学生为受众的形式,将范围扩大至全区各学龄段的学生代表、道德与法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代表、居民区代表以及法治分管副校长,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合一保护进一步具象化、实体化,形成全方位的青少年法治实践生态圈。
“请公诉人、辩护人到庭。”
“已到庭。”
“现在宣布法庭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
彭浦三中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场关于某学生故意伤害案的模拟法庭,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表情严肃,将法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最后陈述、当庭宣判等阶段完整演绎。
笔挺的制服穿在身上,让扮演公诉人的学生王笑涵立刻感受到了角色的魅力,“它提醒我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排练了一个多月,了解到了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学到很多法律条文,我们也可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在这场模拟法庭中扮演的角色是辩护人。之前我跟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国浩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体验学习活动,也对辩护的角色产生了兴趣。”初二年级学生冯元诚说。
据了解,学生代表现场演绎的这起未成年人校园霸凌所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选自《模拟法庭学习资料》。在静安区法院、区检察院的指导下,静安区教育局联合彭浦新村街道开展了模拟法庭案例征集活动,并编写了《模拟法庭学习资料》,资料包括3个模拟法庭剧本、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常用法律英语等。
活动中,彭浦新村街道发布了家校社联动服务计划;静安区司法局和彭浦新村街道联合发布了非遗法治大头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二级巡视员郁能文表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培育新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静安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校内校外法治学习和法治实践的交融循环,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小发展一系列的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此次校园法治文化市集主题活动,更是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式的法治学习平台,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法治观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人心。
活动中静安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邱中宁给学生带来了以“法治护航青春成长 奋斗绽放静安风采”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他鼓励学生以法为镜照见责任担当,以法为尺丈量人生目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者、践行者、捍卫者。
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佳彦各位同学通过此次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和法制的职业体验,进一步感悟法治文化,学习法治的内涵,将所思所获成为今后学习生活的所言所行。
彭浦三中校长吴沈刚表示,学校每年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聘任法治副校长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将法治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和不法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护自己。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