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三十年代的战斗业绩将永垂于革命史册。
——胡乔木
没有社联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不可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
——夏衍
当时左翼有左联、社联等,以这些组织为核心展开进步文化运动。
——胡绳
左联和社联互相配合,骈肩作战,铜山洛钟,此呼彼应。
——唐弢
上海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发源地,是左翼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祥地。2025年是左翼文化运动兴起95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成立95周年,为进一步继承发扬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多措并举用好红色资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书店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社联期刊汇编》,选取社联盟员主办及合办的十二种具有代表性和重要价值的期刊,以上海图书馆等馆藏文献为底本,按照期刊原貌分为三辑影印出版,为研究和宣传左翼新兴社会科学运动提供历史见证和文献资源,希望能够达到“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的存史功能,更起到以史为鉴、启迪后人的现实作用。
《中国社联期刊汇编(第一辑)》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5年5月
1930年5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骨干组织,汇聚了郭沫若、李达、艾思奇、王学文、杨贤江、沈志远、薛暮桥、许涤新、胡乔木、汪道涵等一大批社会科学家和进步青年。他们以笔为枪,以文为剑,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社科知识,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社会进步与变革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纲领》
中文版
英文版
德文版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经济政治,促进中国革命……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展,扩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纲领》
在党的领导下,社联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团结广大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出版书刊、组织社团、举办讲座、创办学校和补习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科知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现实社会问题,取得显著成绩。
社联盟员们创办或合办了《新思潮》《新思想》《社会科学讲座》《社会科学战线》等数十种社会科学期刊,成为研究和宣传革命理论的重要载体和阵地,集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广泛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有力批驳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及假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效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思潮》
1929年11月出版,月刊,朱镜我主编,1930年5月停刊。第七期改名为《新思想》。
《新思想》
1930年7月出版,月刊,继承《新思潮》,只出版一期。
《文化斗争》
1930年8月出版,周刊,社联与左联合办,潘汉年、朱镜我主编,只出版两期。
《世界文化》
1930年9月出版,朱镜我主编,世界文化月刊社出版。
《社会科学战线》
1930年9月出版,只出版一期。
《正路》
1933年6月出版,月刊,前身为《社会生活》,张耀华主编,蔡馥生副主编,湖风书局发行,只出版两期。
来源:中国社联研究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