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大运河畔
微风轻拂,水波荡漾
大运河无锡段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生态修复是步道建设的另一核心。近年来,梁溪区通过系统治理工程,修复惠山北麓裸露山体、疏通河道水系,并构建生态驳岸提升防洪能力。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工程将延续这一理念,全线布设防溺水救援设备,优化绿化设计,结合天然水系营造野趣景观,实现生态安全与亲水体验的平衡。例如,西侧岸线的行洪堤防整治将采用“垂直挡墙+草本植物”的复合结构,兼顾功能与美观。
统筹保护和利用,梁溪区将推进大运河国家步道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专家指出,运河步道的建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通,更是生活场景的打造和美好家园的建设。傍晚时分,连元街小学保利校区外,等候接孩子的家长们都喜欢走到北仓门码头休息或是散步。“这么一改造特别好,座位多,步道也宽敞,还有很多景点。”市民老陆家住附近,除了接送孙女上下学,平日里,他和老伴也经常到河边走走,锻炼身体。“运河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动态传承,只有与市民生活深度链接,才能激活其当代价值。”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
据了解,把大运河国家步道打造成促进全民健身的新载体也是此次工程的建设目标之一。“梁溪区域内,大运河步道设计以‘全龄无界,活力共享’为宗旨,增设无障碍设施、智能健身器材和直饮水点,打造覆盖各年龄层的活动空间。”梁溪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理念与梁溪区持续推进的城市更新相辅相成——如蓉湖新村、亭子桥地块的旧城改造,既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又为运河景观腾挪空间。
运河是无锡重要的经济命脉,是涵盖多种经济活动和产业的经济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介绍,目前,梁溪区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已完成航评、洪评批复及施工招标,即将启动建设,计划10个月内竣工。其中,示范段“艺映长廊节点”将于7月至9月率先亮相,通过串联无锡文商体旅资源,推动“运河经济”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展示文化、生态、经济与科技融合的窗口。
步道的建设不仅是文化工程、生态工程,更是激活经济的引擎。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贯通后,沿线消费场景激增,如业勤码头的半两·扶光餐厅周末客流翻倍,北仓门码头的水上餐饮成为网红打卡点。3月30日,梁溪区举行的“行走大运河”活动吸引3000人参与,直接带动消费300万元,发放的文旅优惠券更激活了住宿、餐饮等产业链。城市规划专家分析:“差异化业态与科技赋能(如VR夜游、AR互动)让运河从‘过境地’变为‘目的地’,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
“我们在探索‘运河+’模式,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争取形成国家步道体系建设的新实践。”梁溪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市民而言,运河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河岸”;对于游客而言,运河是读懂江南的“文化密码”;而对于城市而言,运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水带”。随着全域工程的推进,梁溪区正努力推动运河经济的发展,带动文旅、商业与科创的全面融合,为无锡乃至长三角绘就“人、水、城”共融的新篇章。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