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创业青年可以在上海打造一片天地”——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主旨演讲侧记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5-12 19:20:20

“我创业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上海。”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主旨演讲中,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王兴兴表示,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友好的城市,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场创业青年与创新城市双向奔赴的“科创嘉年华”中,知名企业家和青年创业者分享了创业故事和发展感悟,深入探讨了关于“新锐创想”“城市进化”的独到见解,思想的火花激荡起创新的浪潮。

“宇树科技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上海”

“我非常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地。”王兴兴说,“我在2015年至2016年创业时,创业还是一件非常冷门的事情。如今的机会与那时相比,已经多太多了。无论是资源、资金,还是社会关注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究生就读于上海大学的王兴兴提到,宇树科技的第一桶金来自上海。2015年,他还在上海读书时,通过参加科创比赛获得了8万元奖金。“产品成本只有一两万元,这让我赚到了最早的启动资金。”
这位当下机器人产业界的“顶流”透露,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热度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包括宇树科技在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很多企业的订单都爆满了。”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国内,全球范围内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在过去几年也发展迅速。他认为,紧跟时代发展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谈到为何选择人形机器人领域时,王兴兴总结了四点原因。一是人形机器人是结构最简单的通用机器人,硬件要求较低,甚至可以快速组装并运行。二是外形像人的机器人更能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二是人形机器人更容易适配人类采集的数据,降低适配难度。四是人形机器人可以处理人类日常事务,应用场景广泛。
王兴兴指出,目前机器人行业的最大难点并非硬件问题,而是统一的端到端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如果谁能突破这一技术,谁就能成为最强的机器人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此外,行业还需解决“如何以更低成本、更高寿命的硬件实现超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上海为我们创业

提供了最好的空气和土壤”

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当前是一个充满机遇和美好愿景的时代。“中国经济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AI技术也正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对世界和行业的快速变化,创业者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抬头看路,明确自己的定位。机会往往属于那些深度思考、坚韧不拔的人。”
李迅雷以跑步为例,鼓励青年创业者:“今天早上我跑了16公里,用了约1小时20分钟。途中我超过了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位后来反超了我。因为我已发挥出最大潜力,而年轻人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他建议年轻人不要给自己过多包袱,目标可以定得低一些,但潜力要充分发挥。
“上海为我们创业提供了最好的空气和土壤。”上海柠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菲说。公司成立10年来,获得上海的资金扶持超过1亿元,已播出的剧集如《三十而已》《南方有乔木》均在上海拍摄,编剧、导演等核心人才也落户上海。“10年间,我们用一部部优质作品表达对上海的热爱。”
“上海结出的科创硕果,早在30多年前就播下了种子。”纬景储能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回顾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的漕河泾微电子加工区,到如今上海撑起中国芯片产业的半边天;从早期的医药园区建设,到如今形成高端医疗产业集群。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离不开长期的投入和培育。
在葛群看来,创新创业已成为上海的城市基因。这里是政策先行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试点和政策创新标杆。这里是创新强磁场,形成了国际人才高地、创新策源地、科技交流窗口。这里是场景试验场,国产高端芯片、光子芯片、自动驾驶、细胞治疗等技术获得落地应用。这里也是产业赋能圈,工业体系完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不断强化。
葛群表示,未来30年,上海将见证更多青年创新创业的“繁花”绽放。

END

来源:科技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