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白衣执甲护万家!30年坚守,她让专业服务扎根社区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5-12 18:25:34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前夕,在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药室内,陈睿半蹲着身子,左手轻托闵阿婆浮肿的小腿,右手用镊子夹出伤口深处溃烂的肉。她一边细致清创,一边轻声叮嘱:“你腿上静脉曲张,容易反复溃烂,一定要按时来换药,平时注意抬高患肢。”闵阿婆感慨:“儿女不在身边,多亏‘家门口’的医护人员,他们耐心又细致,还教会了我不少健康知识!”

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总护士长陈睿的身影,恰是万千社区护士的缩影——以专业扎根基层,用温度守护万家安康。

“救死扶伤的理想,我实现了”

陈睿的护理生涯始于一颗“军医梦”的种子。小学时,来学校作报告的战斗英雄让她立下当一名军医的愿望。虽未穿上军装,但她以护士身份践行救死扶伤的理想。

30年来,她多次挺身而出:在超市门口救下突发疾病的中年女子;在社区首创急救培训班,推动海姆立克急救法普及,只因“若有人早会急救,老人或许不会离开”。

自掏腰包守护“大山健康”

2006年,陈睿追随父母支边足迹,赴云南红河州开展对口医疗工作。发现当地居民高血压高发与饮食相关后,她自费补足医疗队经费缺口,为3000名居民完成体检,并向当地卫健委提交调查报告和管理建议,为该区域的高血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次外出开展学术交流的路上,有位知道了她身份的藏族司机悄悄为她付了车费,只为感谢上海医疗队。这份善意让她更坚定:“要做得更好,不愧于云南人民的感谢。”

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2013年,陈睿在杨浦区卫健委的支持下创建了劳模工作室,将护理延伸到社区角落。团队为36名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居家宁养服务,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自创康复游戏,帮助脑卒中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黄阿婆来到陈睿的工作室时,患脑卒中五年有余,左侧身体偏瘫,残肢平衡性很差,还有严重高血压。得知检测结果后,黄阿婆哭了。后来,黄阿婆坚持来医院做康复训练,身体逐渐有了起色。在一次康复游戏比赛中,黄阿婆得了第一名,捧着奖品的她哭得像个孩子。从偏瘫卧床到在康复游戏中夺冠,黄阿婆的两次落泪让陈睿动容:“愁与喜的眼泪,印证了我们工作的价值。”

那几年里,工作室共开展活动195次,服务患者680多人次,脑卒中康复率达到80%以上。如今,工作室转向服务智力残障人群,教他们防范踩踏、开展电梯自救等技能。

让专业服务扎根社区

2024年,陈睿带领团队成功创建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推出上门护理、远程会诊等创新服务。

90岁的许国梁老人因糖尿病足严重感染。就诊时,护理团队为老人协调华东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并24小时在线指导老人的居家护理,最终帮助老人控制病情。“每一个细微关怀,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陈睿说。

枝繁叶茂育新苗

作为护理导师,陈睿建立“师带徒”机制,培养青年护士在市区技能竞赛中斩获十余个技能竞赛奖项。“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进步和进步,才能成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徒弟虞典回忆起陈睿带教点滴时说道。

在陈睿带领下,团队成员都十分注重科研创新,他们将八段锦融入慢病管理,发明的上门护理箱申请到了专利,用科研创新提升服务能级。

“根深才能叶茂。”陈睿常以大树自喻。从军医梦的种子到社区护理的繁荫,30年坚守中,她始终铭记初心:“做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扎根社区,助苗成林。”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丁勇说:“她总是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

护士节这天,陈睿依然忙碌在换药室、康复课堂和患者家中。窗外的老树正抽出新芽,陈睿胸前的党徽映着晨光,恰如她常说的那句话:“好的护理,是让每个生命都带着尊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