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年产值上亿元!万德街道万余亩樱桃红了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12 12:04:25

5月7日,宋光耀的樱桃人家接待了市里来的采摘团,70多人。宋光耀今年33岁,家住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裴家园村。春末夏初,正是樱桃采摘季,宋光耀与万德当地众多樱桃种植户一样,连日忙碌着。

据了解,万德街道樱桃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主要分布在辖区104国道以西各村。每年4月下旬开启的樱桃采摘季,能持续一个多月,可创造产值上亿元。万德街道林业站站长秦承震表示,樱桃能够成为一方百姓的致富果,还得感谢裴家园传统小樱桃的坚持与引领。

小樱桃有老树王

万德街道位于长清区东南部山区,南依巍巍泰山,林木覆盖率高达90%,水土得天独厚。这里樱桃种植历史久、分布广、品种多,目前规模化种植樱桃的村庄有十几个。这中间,首屈一指的就是裴家园村。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宋光耀也在山坡地上种了300来棵樱桃树。

“这在村里不算多的。”他介绍,裴家园村家家户户种樱桃,目前全村樱桃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涉及小樱桃、大樱桃十余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裴家园樱桃种植历史已近300年。村委委员裴玉平告诉农村大众记者,听村中老人讲,裴家园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开始种樱桃。“当年为了留出地来种粮食,樱桃树多种在地头、路边。”他说,而栽培本地小樱桃的传统,则一代代延续了下来。

在裴家园村西的樱桃林边,有一处地图上标记为“黄泉”的地方。按老辈村民的说法,应该叫作“皇泉”。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巡行至此,口渴寻水而得此清泉,水质甘甜,至今四季有水。从“皇泉”往北不多远,路边即是小樱桃“树王”两株。宋光耀说,它们都有200多年的树龄,附近成片的小樱桃树,也多是树龄百年左右的老树。

年届七旬的村民任大婶,正与儿媳在林中采果。茂密的绿叶之间,红珠点点摇曳风中,分外娇艳;上前观瞧,颗颗果实晶莹剔透,恰如串串玲珑的红宝石。裴玉平拢过一枝小樱桃,笑着说道:“樱桃小口!这就是过去用来形容美人红唇的。”

果实的品相已然绝佳,吃来口感更是独特。秦承震接过话茬:“裴家园的小樱桃是正宗本土品种,栽培数年,可谓传世之作。”按照村民自豪的表达,这里的小樱桃是“济南最好吃的”。

凭借如此口碑,裴家园及至整个万德街道的樱桃种植产业,每年可创造上亿元的产值。秦承震表示,这是按照每亩产值一万元来计算的,相对比较保守。

大樱桃“一炮而红”

“皇泉”之水流淌至今,日夜滋养传世小樱桃;年迈的“树王”至今年年结果,一株枝繁叶茂,一株枯木发新枝。历经岁月的匠心积淀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共同塑造出裴家园小樱桃饱满多汁、清甜沁心的品质与风味。

“水源好,咱就不说了。”宋光耀说,裴家园村山坡上都是沙壤土,特别适合种樱桃树。樱桃根系较浅,而且主根不发达,以侧根为主。“它怕干旱,又忌积水。土壤含水量超过25%,就会引起烂根。”秦承震解释道,这里的沙壤土的通气透水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平衡,正好种樱桃。

不过,由于小樱桃皮薄肉嫩,不耐储运,过往很难走出去。2000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第二年,在街道支持下,裴家园村考察引进了平度大樱桃等新品种。

因为有着家家户户种樱桃树的传统,新品种很快在裴家园扎下根来。“2007年第一次举办樱桃节,引起轰动,大樱桃“一炮而红”。”老支书宋家亮回忆说,“那时候,大樱桃卖到了60块钱一斤。”

种樱桃能挣钱!在身边榜样带动下,附近的石都庄、石家屋,稍远一点的徐庄、西山、西石、孙庙、西房,更远些的店台、皮家店等村,陆续引种并持续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其中,石都庄、徐庄、店台等村的种植面积如今都在千亩以上。

截至目前,万德街道全域樱桃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其中,裴家园村仍以2000多亩的规模,站在当地樱桃种植产业的最前列。

同其他“樱桃村”相比,新刘村走的则是“高端路线”。村党支部书记李承峰带头,在大棚里种植“俄罗斯8号”大樱桃200棵,2025年已进入盛果期。据李承峰介绍,“俄罗斯8号”大樱桃单果重量在20克左右,高品质果网上零售价格可达每斤200元以上。

2025年春节后,有人就按150元/斤的价格,向李承峰预订了2200斤“俄罗斯8号”。李承峰坦言,走高端路线为发展樱桃种植提供了又一种思路,但前期投入高,也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大小樱桃齐发力

裴家园的南邻石家屋,是个只有110户、300来口人的山村,引种小樱桃已有二三十年。村党支部书记赵长雷表示,目前,全村樱桃种植面积七八百亩。“家家户户都种,一季樱桃收入两三万元算是一般的,高的能达到七八万元。”他说,樱桃的确成了山区群众的致富果。

在裴家园,由于种植历史久、面积大,农户每年从樱桃上获得的收入一般可达四五万元,多的能有十六七万元。不得不说,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小樱桃与大樱桃如今共同发力。“裴家园小樱桃种植面积现有1000余亩。”宋光耀介绍,每年4月下旬,传统小樱桃作为“春果第一枝”,率先启幕济南市民到万德采摘游。

五一节前后,到宋光耀的樱桃人家摘小樱桃游客络绎不绝。“不愁卖。”他说。同样种了300多棵樱桃树的石家屋村民赵群庆,有着同样的感受——去年,他家樱桃纯收入有三四万元。5月7日下午,他正在园子里忙着采摘晚熟的小樱桃。“有客户打来电话要樱桃。”他边摘樱桃边介绍情况,不时一笑露出白白的牙齿。

秦承震表示,本地小樱桃走红得益于“裴家园”这几个所代表的好口碑,更受惠于万德街道近年持续发力拓展全域旅游。赵长雷提到,每年采摘季,就有客商盯在村里收购本地小樱桃,然后销往青岛以及济南主城区。“到现在,每天还能在石家屋收4000多斤樱桃。”他说。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交通便利至关重要。万德这些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就是乡村道路越来越发达。“采摘也好,研学也好,外面的人能方便地进来。”宋光耀说,“人来了,就不仅仅是卖樱桃挣钱了。”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对果农来说,樱桃好吃果难摘。收获樱桃需人工进行,用手将果实一粒粒从枝头采摘下来。对于皮薄肉嫩的小樱桃来说,采摘时必须小心翼翼。如果不是老手,一天也就摘二三十斤小樱桃,人工费则要一百二三十元钱。

当然,对赵群庆他们来说,庄稼人自己付出的人工成本可以忽略。这些年来,他们望着那一抹枝头艳红,累并快乐着。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通讯员 赵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