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阴路85弄一楼居民向居委会反映,楼上公共卫生间持续漏水,地面长期积水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存在跌倒隐患。该小区为20世纪上半叶建造的里弄建筑,受历史条件限制,卫生间多为共用,且近年来房屋出租频繁,设施维护问题日益凸显。经居委会与物业现场勘察,确认漏水源于二楼公用卫生间防水设施老化,而长期出租导致的使用监管缺失,更让问题雪上加霜。尽管一楼住户多次沟通,二楼房东却以历史建筑改造受限、维修费用承担等理由推诿,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
为防止矛盾升级,山一居委会迅速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联合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司法所三方力量介入调解,并邀请物业参与。调解过程中,社区民警首先通报漏水情况及检修进展,稳定双方情绪,为调解营造理性氛围。律师从相邻权法律角度明确指出,房屋产权人有义务维护设施安全,若因漏水导致损失扩大需承担法律责任。司法所调解员则结合情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老旧社区共处的特殊性。多番释法说理下,二楼房东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态度逐渐软化。
在持续调解中,工作人员将“情、理、法”有机融合,既讲清法律责任边界,又体谅老建筑维护的实际困难,更唤起邻里互助的温情。最终,二楼房东提出承担全部防水设施修复费用,并承诺加强租客使用监管,从源头杜绝问题复发。一楼住户对这一解决方案表示满意,双方当场握手言和,这起邻里纠纷在“三所联动”机制下得以高效化解。
此次纠纷的妥善处理,彰显了“三所联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公安的治安保障、律师的专业支持、司法的调解力量,形成了“情、理、法”三位一体的化解模式,既破解了历史建筑维修的专业性难题,又通过法律威慑与情感疏导双管齐下,从根本上消除矛盾隐患。
记者:张城凯
图片:四川北路街道
编辑:张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