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立夏已过,沪郊的瓜田里已经硕果累累。吃瓜群众期待了一年的金山“小皇冠”西瓜如约成熟上市。
作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成果,经过近二十年的精心培育,“小皇冠”西瓜已成为金山的“四大名瓜”之一,也是金山瓜农增收的重要品种。
独特品种铸就品质基石
“小皇冠”西瓜宛如西瓜界的“玲珑瑰宝”,凭借鲜明的品种特性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它属极早熟、小果型品种,单果重约2千克,完美契合现代小家庭的消费需求,既不用担心吃不完造成浪费,又能随时享受新鲜美味。
其外形颇具辨识度,略呈椭圆形的果实上,墨绿色花纹如同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抽象图案,纹理清晰且富有层次感,仿佛在诉说着阳光雨露的滋养故事。轻轻切开,内里鲜黄的瓜瓤色泽明艳动人。品尝一口,独有的鲜甜瞬间在舌尖绽放。与普通西瓜相比,“小皇冠”西瓜糖度梯度极小,从瓜心到瓜皮,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均匀且浓郁的甜蜜。少纤维的特质,让果肉入口即化,细腻如沙,伴随着丰富的汁水在口中四溢,每咀嚼一下,都能感受到鲜嫩爽口的极致体验。浓郁醇厚的瓜香萦绕齿间,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
在种植与收获的时间把控上,金山“小皇冠”西瓜也有着精准的“生物钟”。经过数月的精心培育,上市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赶在炎炎夏日来临之际成熟上市,满足消费者对西甜瓜的需求。
产业联合体激活发展动能
为打破种植分散、标准不统一的发展瓶颈,2023年金山区成立了“小皇冠”西瓜产业化联合体。这个由1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涵盖了种子、育苗、种植和销售全产业链,犹如产业发展的“中枢神经”,充分发挥“品牌引领、技术引领、销售带动、发展带动”的核心作用,将分散的种植户、合作社、企业等主体紧密联结,实现了对“小皇冠”西瓜产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升级。
联合体成立后,一套取各家之所长的种植技术在核心基地内统一推广,规范投入品使用、蜜蜂授粉等环节,从前端保证西瓜的品质。此外,联合体成立后,农民抱团供货能力提升,对接各大销售平台也更有底气,也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据悉,今年“小皇冠”西瓜的核心种植基地已经增加至29个,核心种植面积达到673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远嫁”种植延长甜蜜周期
“小皇冠”西瓜虽品质出众,但由于气候原因,前有低温、后有梅雨,赏味期限只有一个月,错过就要等一年。这两年,金山积极探索“小皇冠”西瓜的异地种植。“种子出去、西瓜回来”,在宁夏、云南、海南和江苏等传统的西瓜种植区试种,将“小皇冠”上市期提前、延长,覆盖一整个夏天。
不过,“远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小皇冠”西瓜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王子有表示,“小皇冠”西瓜的种植是典型的精细化管理,与各地的种植方式并不相同,为了保障管理措施的精准到位,今年金山派出一名种瓜专家驻守宁夏,全程跟踪“小皇冠”的异地生长。而在江苏东台,“小皇冠”的异地种植试验已经进行了5年,终于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东台种植的‘小皇冠’西瓜口感、品质不输金山本地,提前半个月上市,正好为本地的‘小皇冠’西瓜的集中上市做了预热。”
多措并举,守护“小皇冠”
随着金山“小皇冠”西瓜的声名远扬,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一些不良现象也悄然滋生。个别农户受利益驱使,上演“狸猫换太子”的戏码,市场上甚至出现以假乱真的假冒产品,严重损害了金山“小皇冠”西瓜的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权益。
为保护“小皇冠”西瓜的品牌生命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金山区多管齐下。区农业农村委加强对“小皇冠”种子的全流程管理,从制种基地建设,到供种管理与监督,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并建立种植户监督考核淘汰机制,确保源头种子纯正。在销售端,统一销售包装与品牌标识,从纸箱制作厂入手,增加防伪标识,“今年我们设计了新的纸箱,并进行编号,把控印刷源头,让纸箱也实现了溯源。”
同时,借助“申农链”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个“小皇冠”西瓜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西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有效杜绝随意贴码和一码复用等销售乱象。对于发现的假冒销售行为,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坚决予以打击,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守护金山“小皇冠”西瓜的品牌信誉。
随着种植规模的稳定扩大、产业联合体的高效运作,以及在应对产业发展瓶颈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金山“小皇冠”西瓜产业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未来将为金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曹佳慧
图:杜洋域 曹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