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本次《实施意见》重点围绕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请问,山东目前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基础如何?为做到民富业兴,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于永德: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创造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改革发展经验,有基础、有条件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使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鲜明特色。省农业农村厅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专项机制的牵头部门,始终把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谋划,集聚资源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密切利益联结,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今后工作中,将着力实施好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统筹抓好富民产业谋划布局。统筹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业强省建设规划,将乡村富民产业作为重要内容,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化农业生产“1+4”体系,制定出台设施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等政策支持文件,编制枣庄石榴、黄河故道桑黄等30个特色产业规划,推动果菜菌茶、驴兔蜂渔等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起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全力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做强农业基础产业,延长产业链、做精加工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1万家、年营业收入2.3万亿元,均居全国首位。抓联农带农,推动产业链条向农村、农民延伸,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一业一策”培育冠县灵芝、巨野工笔画等地域特色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三是挖掘好发挥好乡村多元功能价值。挖掘农业农村多元价值资源,拓展多种功能,梯次培育1个全球农遗、10个中国农遗、46个省农遗,打造日照绿茶、临沭柳编等地域特色品牌,美丽乡村成为文旅新场景,一批“土特产”成为电商新名片。培育省级乡村工匠433名,带动发展一批乡村创客基地、共富工坊。
四是搭建好富民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发挥乡村振兴片区资源整合作用,省市县梯次建设片区1959个、覆盖村庄近2万个,统筹各项政策、各类项目、各种资源用于发展富民产业。发挥区域特色平台带动作用,打造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农业产业强镇122个,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五是研究谋划好富民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财政衔接资金产业发展项目等,加大对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力度。深化农村改革,累计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12.1万宗,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建设金融数智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按揭农业”“齐鲁富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全省涉农贷款余额3.89万亿元。深化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动国企与102个片区结对协作,完成投资48.8亿元,推动落地一批乡村富民产业项目。
人民网记者:
畜牧业是乡村富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到《实施意见》中对畜禽业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山东作为畜牧业大省,为实现畜牧业稳产保供、农牧民增收,考虑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新:近年来,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多元保供、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富民强村”为目标,全力推动畜牧业、特别是特色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肉蛋奶消费和促进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抓主导产业,保持稳中有进。坚持“稳生猪、强禽业、壮牛羊、兴奶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宏观调控、监测指导、政策引导,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3.2万家,专业户超10万个,主要畜禽品种存出栏量均居全国前列;畜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4家,占全省41.5%。2024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1679.87万吨、占全国约1/10,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可满足1.6亿人消费需求。山东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以及畜牧机械装备、畜牧服务业等紧密关联产业的产值总规模超万亿,直接吸纳就业劳动力300余万人,对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将进一步稳定生猪核心产能,推进家禽立体化集约化养殖,稳定肉牛肉羊发展,优化奶牛牛群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抓特色产业,保障多元供应。山东特色畜禽资源丰富,既有以驴、兔、鹅、蜂等为代表的特色畜种,又有以莱芜猪、芦花鸡、鲁西牛、青山羊等为代表的地方品种。近年来,通过规划引领、典型培育、政策扶持、现场推进,构建了东阿阿胶、阳信肉牛、利津肉羊、单县羊肉汤、高青黑牛、临朐鹅肝等一批五百亿级、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链,2024年全省特色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特色畜禽养殖保持较高平稳收益,富民强农成效显著,正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今后,将加快发展地方特色畜禽,聚焦39个地方特色畜禽资源,打造一批特色畜牧业名村、强镇、大县;抓好优势特色品种开发,壮大特色畜牧产业集群,加快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利用步伐,持续做大做强驴产业;支持打造一批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广的特色畜牧业龙头企业。
抓监管服务,保证质量安全。坚持常态化监督抽检,全省畜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7%;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打击肉及肉制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效净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在全国率先实现生猪检疫检验“三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肉品品质检验)信息联通;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牧业安全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屠宰管理,完成生猪屠宰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扩大牛羊集中屠宰试点范围;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促进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着力保证群众舌尖上的美味和安全。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刚才介绍到,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刚刚在临朐县召开。今天的发布会,我看到临朐县县长也到场了。请问陈县长,在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方面,临朐县有哪些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
陈诚:临朐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比87.3%,森林覆盖率达46%,优越的自然生态奠定了农业好、农村美、农民富的基础。工作中,临朐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创新实施“三连协同、四体共建”思路举措,抓产业、育龙头,强片区、促融合,走出了一条山区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具体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片区实施、龙头带动。立足每个乡镇的资源禀赋,坚持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三连协同”,突出产业联合体、致富共同体、和美融合体、惠民综合体“四体共建”,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程,规划建设14个乡村振兴片区,大力发展樱桃、板栗、山楂、奶牛、朗德鹅、黑山羊等40多类乡村富民产业。围绕每个产业引进了千喜鹤、伊利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培育了含香樱桃、相亮山楂、春冠朗德鹅等一批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基地,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实现了乡村富民产业“接二产、连三产”快速集聚发展。
二是搭建平台、培育品牌。以市场化思维,搭建了产业联合体和展会等平台,整合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组建43个镇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举办了山珍优品博览会、大樱桃节、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专题展销会,培育了临朐黑山羊、临朐丹参等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临朐柿饼、临朐烤烟、临朐桑皮宣纸等1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朐蜂蜜、龙山油桃等8类“土特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通过展销对接和品牌赋能,农产品价格实现了大幅增长,农民收益大幅提高。
三是业态融合、富民增收。临朐是全国文化模范县,旅游资源丰富。积极引入电商直播、文娱体验、亲子研学等新业态,以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像临朐建设的山东省内最长的峡谷漂流——齐鲁嵩山峡谷漂流项目,串联沿线10余个村庄,日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2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五井镇隐士村立足山柿特色产业,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布局千晨研学基地等10多个特色农文旅项目,引导村民发展柿子加工、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
下一步,临朐将持续做好“土特产”“深加工”“育龙头”“走出去”四篇文章,努力让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