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菜花泾社区,外卖小哥在“爱心驿站”轻松解决了轮胎漏气;彩绘停车点内,整齐停放的婴儿手推车与壁画相映成趣;傍晚时分,休闲亭边传来居民们的阵阵欢声笑语……这些温馨的场景,正是岳阳街道菜花泾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三位一体”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爱心驿站
小柜藏大爱,服务暖人心
“手机没电了能充电,车胎漏气了有工具,这个柜子真是‘及时雨’。”近日,在月厦新天地底楼出现了一个24小时便民共享柜。这个共享柜源于党总支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对手机充电、车胎充气的日常需求。如今,驿站内不仅配备充电设备、打气筒,还增加了应急药箱和电动车头盔,已然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百宝箱”,也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补给站”。柜体上“非常‘泾’彩爱心驿站”的标识,更成为党建品牌深入民心的象征。共享柜由物业代为保管,居委会定期检查补缺,确保服务高效。
彩绘停车点
乱点变亮点,停车成风景
居委会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菜花泾25弄小区的小花园因婴儿手推车随意停放而杂乱无章,便立即与业委会、物业沟通协商,将非机动车库门廊下空地改造成婴儿手推车专用停放区,并以“蓝天白云”为主题彩绘墙面。小区志愿者们则自发组建了“文明停车劝导队”,用温情提醒替代硬性管理。居民区党总支以“疏堵结合”的柔性治理举措,将婴儿手推车乱停放的治理难题转化为社区文明风景线。
“双改工程”
泥地焕新颜,“长”出幸福感
谷北小区的休闲亭周边曾因地面裸露、绿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美观。为此,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共同制定改造计划,通过上门征询意见,最终决定在保留休闲亭功能的基础上,引入观赏植物,铺设防滑步道,打造“‘泾’彩花园”。如今,这里已成为老年人交流的聚集地和孩子们的户外教室,深受居民喜爱。
此外,针对公共晾晒区域地面泥泞、雨天湿滑的问题,党总支启动“三位一体”协商机制,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透水性良好的花砖铺设地面,将晾晒区升级为“阳光客厅”。改造后的晾晒区干净易用,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岳阳街道分中心供稿
■文字编辑 周正豪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