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出生于哈尔滨的超早产儿跨越1500公里,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历经百余天救治后顺利出院。主管医生在出院记录上写下温暖注脚:“这个从冰城来的小战士,终于在泉城的春天里,完成了生命最初的绽放。”
据了解,胎龄仅27+1周的安安(化名)刚出生就面临生死考验——母亲因突发心力衰竭紧急剖宫产,安安出生时体重仅1.05Kg,并且伴有窒息缺氧,在保温箱里的24天两次撤离呼吸机失败。随后,这个“掌心宝宝”在专业医护团队的护送下开启了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的奇迹之约。
对安安来说,呼吸是首要难关。刚转入院时,安安存在大面积肺不张,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成了他的“生命通道”。医护团队目标明确:“要让孩子自己呼吸!” 但痰培养结果令人揪心: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轮番侵袭。医护团队一次次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精准打击病菌,同时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终于在安安住院第19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并在随后的无创呼吸支持管理上不断通过降阶梯治疗实现自主呼吸。
然而,在治疗心血管系统时,治疗团队却面临了更凶险的挑战。持续开放的动脉导管,这条本该在出生早期自然闭合的血管通道,却让安安的心脏超负荷运转。药物治疗过程中,小家伙曾出现心力衰竭,血压及循环状态起起伏伏。为避免手术干预,医护团队“以药代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通过“限液、利尿、强心”三步走,硬是用药物“焊”住了这道生命裂缝,成功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
胃肠道系统的喂养也需要精细管理。早产儿肠道脆弱,喂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医护团队密切关注喂养情况,注重内环境及钙磷代谢管理,从最初的管饲喂养,根据安安的耐受情况逐步增加奶量,直到实现全肠内营养自主进食,住院期间的生长曲线一直维持在理想状态。
此外,在神经系统方面,医护团队定期完善颅脑超声、脑功能评估等,家长定期进行床旁袋鼠式护理,最终安安在出院前完善的颅脑磁共振正常,神经评分也在正常范围。
经过三个多月的救治,纠正胎龄45+5周的安安以5.44公斤的体重、红润的小脸迎来“毕业日”。出院前,安安呼吸平稳,能自主吃奶,曾经奄奄一息的超早产儿宝宝长成了10斤多的白胖娃娃,这场生命突围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