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是公司外派到陈疃镇,作为技术员参与初期的蓝莓试种,是摸着石头过河。”4月29日,在位于东港区陈疃镇的日照莓好时光现代农业蓝莓种植基地,总经理李春雷一边检查棚内的温度数据,一边回忆。这位曾经的农科生不会想到,二十年间东港蓝莓实现了多次产业跃迁,从零星试种到全产业链发展,蓝莓产业已成东港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西湖、南湖在内的多个乡镇也陆续加入到这场“革命”当中,形成了以蓝莓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
这条“蓝色长征路”上,几代种植者的接力传承与产业形态的迭代升级,正构成东港区乡村振兴的DNA双螺旋。
2005年春天,东港区陈疃镇西尚沟村的蓝莓试验田破土而出,由当时尚在大连大学读研的许美玲牵线,经过大连大学王贺新教授指导,开启了这片土地的“蓝色革命”。
“当时大家也都不懂,村里人不认识这个水果,就只流转了50亩地用来做试验。”时任西尚沟村支部书记的周玉升至今记得2005年那个春天,许美玲带着王贺新教授团队跨越800公里来到村里,种下了第一片蓝莓试验田。他回忆起最初参与蓝莓种植时的情景,感慨万千:“王教授团队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从东北运来的黑土、枯树皮,还进行了硫磺杀菌,头一次见着这么种地的。”
2006年初夏,蓝莓首次进入初产期,亩产鲜果就达到500斤,一辆辆装载蓝莓的车开往青岛、上海等大城市,每斤批发价格达到200元,每亩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2007年,蓝莓进入盛果期,亩产达1000斤,亩均销售收入达到20万元,市场供不应求,销路旺盛。
“看着收益确实不错,村民纷纷找我报名流转土地。”可观的收益让西尚沟的村民大开了眼界,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村民积极响应。到了2011年,西尚沟村蓝莓种植扩大到600余亩,每年销售鲜果达25万斤,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
蓝莓引进与试种在西尚沟村获得了成功,为下一步陈疃镇蓝莓发展,从土地流转、栽培、管理技术到解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后期蓝莓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批试验苗就取得了成功,也让我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巨大潜力。” 2016年,李春雷辞去原公司工作,筹资800万元扎根陈疃发展蓝莓种植。创业初期并不顺利,第一年引进的5万株苗产量远低于预期。当年冬天寒潮来袭,李春雷在蓝莓大棚守了七个昼夜。温度传感器显示-8℃时,这位技术员出身的“新农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磨刀不误砍柴功,又经过两年调整培育,李春雷的蓝莓基地终于迎来大丰收,三万棵蓝莓年产量一下子就突破100余吨。
“种蓝莓是个技术活,没有任何一位蓝莓人完全知道蓝莓的种植技术是什么,大家都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寻求更好的品种,更好的种植技术。”前几年,李春雷主动对接陈疃镇党委,联合陈疃镇聘请他大学恩师——吉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亚东教授为陈疃蓝莓发展总顾问,其科研团队为陈疃蓝莓发展的科研指导组,定期来陈疃举办培训班,到蓝莓种植园实际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这几年我跟老师的团队一直有合作,就在这个基地里,有差不多5亩地用来做试验,不断研究新品种,然后推广种植。”正说着,李春雷接到了电话,急匆匆的来到基地大门口。原来,他跟长白山那边对接的4000棵蓝莓试种苗株到了,一包包蓝莓试验株卸下车,随后就会种植到试验大棚里,开展新一轮品种优化实验。
李春雷回忆起刚创业时,他蹲在田埂边记录蓝莓生长数据:“那时候我们连滴灌系统都不会装,全靠经验摸索。现在基地的物联网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还能远程控制大棚温度。”如今,李春雷的千亩蓝莓基地已成为东港区龙头企业之一,他担任东港区蓝莓协会会长,带领更多从业者共同发展。
离开“莓好时光”,记者来到山东金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技术总监赵峰正在查看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这位中医药专业出身的年轻总监,自2019年起投身蓝莓产业,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凭借对农业科研的热爱与坚持,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今年,他还考取了山东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农业科学知识。
“我一开始其实对蓝莓了解不多,但随着深入接触,发现它不仅是一种高附加值水果,更蕴含着巨大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赵峰说,“蓝莓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护眼、延缓脑神经衰老等多种功能,这些特性让我觉得它的市场潜力非常广阔。”
将自己所学的中药学知识融入蓝莓种植研究中,提升蓝莓的营养价值是赵峰一直在尝试的事情:“比如我们正在试验的一种生物有机肥,就是参考了中药材种植中的微生物调控理念,结果发现能有效提高蓝莓的风味和功能性成分含量。”
如今,赵峰负责整个园区的技术管理。在他的主导下,企业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蓝莓生长全过程的监测和高效管理。他说:“未来我也希望能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推广的种植标准,让更多人受益。”
从2005年的一片试验田,到如今覆盖全区、辐射全省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东港区用二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以蓝莓为载体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条路上,有许美玲、王贺新这样的“破冰者”,在陈疃镇的土地上试种出第一颗蓝莓;也有李春雷这样的“拓荒者”,用800万元和二十年心血将蓝莓种进千家万户;更有赵峰这样的“破局者”,代表着新时代下投身农业的青年力量,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到蓝莓产业中来,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当下,东港区正加快推动蓝莓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同时,围绕蓝莓打造的全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目前,该区已有30余家蓝莓相关企业,形成了涵盖育苗、种植、采摘、分拣、加工、冷链、电商、文旅等环节的完整链条。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苑克龙 滕文凯 郑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