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新建的两个海外项目部新争取来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预计全年销售额能突破8000万美金!”5月8日,在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捷锋帽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一体帽檐机高速运转,纺线翻腾间,裁剪、缝纫、包装等工序正在高速自动化地进行着。公司总经理陈前军振奋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美国市场为主导的外贸企业,面对中美关税战带来的巨大变化,该公司第一时间调整经营方针,打出了一套化“贸易逆风”为“发展东风”的组合拳。
作为一家以美国市场为主导的外贸企业,关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原本的主要市场在美国,如果不求变,肯定会大受影响。”陈前军指着车间里满功率运转着的流水线自豪地说,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摆在这里,美国市场的收缩,恰好也为企业开拓其他市场创造了机遇。
因此,在关税政策变化的第一时间里,公司迅速扩大越南生产基地的产能,实现转口贸易。通过国内采购原材料,生产半成品出口至越南,然后在越南进行产品的合成、整理和包装,然后出口美国市场。不仅稳住了国内的生产基本盘,也规避了美国所施加的巨额不合理关税。
通过布局海外生产基地,降低了关税成本。面对美国市场的份额缩减,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版图。将部分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转向国内销售,成功挖掘了国内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该公司走出了关键一步:迅速组建欧洲和中南美两个项目部,第一时间奔赴欧洲、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中南美市场。通过拜访客户举办产品展销会等各种形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承接更多的市场订单。填补美国市场的空缺,实现订单增量计划。
“我们正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将30%产能转向内销。”陈前军特别提到,企业利用产品品质优势开拓国内市场,形成外贸内销互补格局。
危机中闯出新天地,关键在主动求变。近年来,泗阳县通过政策红利直达快享,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在政策引导下,捷锋帽业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通过智能技术等新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变革。“前三年,我们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4500万元。政策指引和扶持下,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增强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底气。”公司财务负责人胡秀丽说。2024年,该公司把原来传统的运动帽做成“智慧帽”,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测使用者脑电波和血压等实时数据,开拓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在技改投入方面,企业明确2025年将投入3000万元与中国电信、中船海威等合作建设智能化工厂,同期计划投入1500万元研发经费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据悉,企业明年拟推出7大类1200款新产品,目前生产线正在为欧洲客户定制新型运动帽。
在这次的“组合拳”后,赵前军底气更足,也深刻体会到,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市场,唯有把创新作为破浪之楫,把转型化为御风之帆,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