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捞舆|让“胖东来”们的委屈少一些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07 15:33:23

5月6日,在许昌市监部门得出胖东来玉石“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鉴定证书有效”等结论后,于东来连发9条声明和一组笑脸照片,照片的签名是“保持快乐最重要”。

声明与照片所传递出的豁达与宽容,与3天前他所展现的委屈和无奈形成鲜明对比——5月3日,于东来撂下“狠话”,如果不让“柴怼怼”受到应有的处罚,自己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

为何3天之内心态出现强烈“反差”?此前又是什么让于东来说出那段“狠话”?

回看胖东来与“柴怼怼”的交锋细节,也许更利于理解于东来的言行。

4月以来,玉石博主“柴怼怼”发布多条视频,抹黑胖东来从玉石中牟取暴利,欺骗消费者。面对指控,胖东来和它的创始人于东来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多次予以正面回应,并详细列出和田玉的销售额、毛利率和销售占比。但详尽的数据没有劝得动“柴怼怼”,攻击没有终止。眼瞅着回应不管用,于东来既委屈,又忍无可忍,最后只好选择“硬刚”。

为何于东来“急了”?表面看,“柴怼怼”抹黑的是胖东来玉石以次充好,而往深里看,他动摇的是消费者对胖东来的信任基石。多年来,胖东来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重要一点在于,它坚守顾客至上的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出一整套供应链体系和服务体系。比如,鱼要空养10天才卖,只为消费者吃得更健康;主动公布商品进货价和利润,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可以说,对消费者真心实意,是胖东来拥有今天、拥抱未来的基础所在。

“柴怼怼”的抹黑,倘若不加以制止,势必在舆论场中会引发站队,从线上蔓延到线下,让多年苦心经营的形象、信任,瞬间坍塌,让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但胖东来的多次回应,“柴怼怼”没有听进去,商业平台“没有听到”,抹黑流量在不断扩大,无奈之下,于东来才有了“喊话”之举。

如今,于东来已笑逐颜开。这也许是商业平台对“柴怼怼”的限权处置和许昌官方澄清起了作用,也许是他的自我和解。虽然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新声明中的“过度包容与容忍是纵恶”“网络平台应对违法行为及时管理”等观点仍具有很高的讨论和思考价值。

胖东来,不是第一次遭到攻击。今年2月,自媒体博主段某,为表示从胖东来购买的红内裤“不合格”,以情绪化、夸张化表达误导公众;3月,号称“著名经济学家”的宋某辉,贬低胖东来没有核心竞争力,靠流量活着。

胖东来,也不是第一家被网暴困扰的民营企业。去年,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被蓄意抹黑。钟睒睒无奈喊话商业平台“承担起文明整治的责任”。

可以看到,置身今天的流量时代,有人为了流量碰瓷民营企业;有商业平台为了丰富内容池、提高活跃度,放任流量的“野蛮生长”。这对于那些被“中伤”的民企而言,真是疲于应对、有苦难言。毕竟,即便事实最终得到澄清,但被污名的形象很难彻底洗清。也许还会如钟睒睒所说,“污名化洗一辈子也洗不干净。”

将于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这无疑为广大民营企业防网暴增添了一份刚性保障。

但法律的有效贯彻,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自媒体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厘清抹黑与批评的边界,不“乱喷”“滥黑”;公众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不传播虚假信息;商业平台建好“刹车”机制,让真相走在算法和流量前面。

如此,“胖东来”们就能少些委屈,拿出更多精力用在企业发展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