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痛、喝水痛、说话痛,这种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虽然发作时间并不长,但如烧灼、刀割般的三叉神经痛让很多患者无法忍受。本期来解读三叉神经痛的专家,是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心远。
记者: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和诱因是什么?
李心远:三叉神经痛主要特征是面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主要出现在眼睛、脸颊、下巴等区域,发作时就像被电击或刀割一样,可能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发作后又会突然消失,但会反复出现。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运动引出,或者触摸面部的某一区域引起,如上唇、鼻翼、眼眶和牙龈处等,这些敏感区又被称为“扳机点”。
这种疾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另一种是由肿瘤、血管压迫等身体问题引发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虽然具体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病既不会传染也不会遗传。
记者:因为三叉神经疼痛主要集中在面部,所以很多患者都误以为是牙痛导致的,那么该如何区分三叉神经痛和普通牙疼?
李心远:上个月门诊就来了一位患者,半边牙全拔了还疼,最后确诊三叉神经痛。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自行判断:首先,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都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多分布在上下唇、口角、鼻翼、牙龈、颊部等地方,刺激到这些部位就可能会引起疼痛发作,而牙齿是对冷热过敏,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疼痛,无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的部位是整个神经干或几个神经干一起痛,一侧牙或脸部的阵痛,牙痛则是口腔牙齿或牙龈疼痛,也就是口腔内局部疼痛,是24小时长时间的钝痛。
记者:三叉神经痛可以通过哪些手段确诊?又有哪些特效药?手术是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李心远:增强核磁共振是诊断“金标准”,但有30%患者影像检查完全正常!这时候就要像侦探查案,结合疼痛特征和药物治疗反应来确诊。
在治疗初期,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控制,有效率高达70%。但需要留意的是,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后可能出现药效减弱,或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不适反应。
当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就需要考虑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终极武器”,但也要注意三个前提:明确责任血管、患者是否耐受开颅手术、还要排除多发性硬化!排除以上三点,大部分三叉神经痛都能通过我们微血管减压术来根治。
记者:三叉神经痛可以预防吗?
李心远:目前引起三叉神经疼的原因还不明确,所以并没有具体的预防方法,只能从各种可能出现的诱因预防。
首先患者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因为三叉神经痛跟精神压力有关系。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营养神经的食物,少吃高脂肪的食物,避免诱发三叉神经痛。患者要保持自己身体健康以及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三叉神经痛的诱因。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平气和,保持充足睡眠。
李心远
医学博士,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外科行政主任。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8年,20年长期致力于颅神经疾病发病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代谢组学、多肽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将微创理念应用于各类颅脑疾病的手术,包括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痉挛性斜颈、舌咽神经痛、顽固性耳鸣和眩晕等颅神经疾病超过5000例,手术病例总数以及疗效在国内领先。熟练掌握颅底解剖等核心技术,手术治疗各种颅底肿瘤、脑干肿瘤、恶性胶质瘤、垂体瘤、脊髓良、恶性肿瘤等数百例。
撰稿:赵 立
制图:季佳佳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