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于是说 | 不但会打仗会写诗,曹操还是个“运河工程师”

转自:交汇点 2025-05-06 18:20:40

2024年5月,“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展品中一件宫廷乐舞人画像石引人注目。专家介绍,这件画像石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曹操死后长眠的高陵,是整个曹操墓出土画像石中文物价值极高的一件。

曹操高陵出土宫廷乐舞人画像石 为什么一个运河主题展览上,会出现一件和曹操有关的文物呢?近日,由著名学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主编的“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其中的《北方大运河开拓者——曹操》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陆帅、江苏省考古文物研究院赵壮两位学者编著。此书详细揭露,曹操生前治理或开凿了多条重要运河,他对中国运河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曹操观沧海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主席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如此赋诗赞颂曹操。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曹操的文治武功早已为人熟知, 但他在水利方面的成就却不怎么被提及。陆帅说:“曹操在执政期间,在北方地区大力发展农业,逐步恢复经济,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发展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修筑运河,经营水利。”

陆帅介绍,曹操早期治理、开凿运河,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战中,击败了北方另一大割据势力——袁绍。此后,他继续追击袁绍残部,进军袁绍占据的冀州。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进攻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为了运送军粮,他着手修治睢阳渠。睢阳渠是睢水的一段,当时存在着淤积,曹操整治睢阳渠,疏通河道,加快了平定冀州的进程。曹操对睢阳渠的治理,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到魏文帝曹丕时,睢阳渠周围已是良田广布的沃土,成为曹魏重要的粮食产地。

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再次率领大军从许昌渡河,准备拿下邺城,彻底歼灭袁绍残余势力。这一次,他又面临运粮难题。经过缜密考虑,曹操充分利用了位于今河北、邯郸交汇处的白沟(黄河故道的一段)。当时的白沟已经淤塞,几乎成为废道,要用白沟运粮,就必须增大它的流量。曹操采取筑造拦河坝、开凿人工渠道等办法,使淇水改道,流入白沟,使得军粮可以顺利运到邺城以东一带。

东汉末年,东胡人的一支——乌桓盘踞于辽西、辽东、右北平等地。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了乌桓。曹操于建安十一年(206)开始了对乌桓的战争。陆帅介绍,从已经被曹操攻下的邺城,到乌桓所在的辽西,路途遥远,中间还隔着几条并不相通的大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为远征部队运送粮草,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次,曹操主持开凿了三条运河,分别是平虏渠(联系滹沱河和泒水,大概在今河北青县以东)、泉州渠(联系潞河与泃河,在今天津境内)、新河(解决泉州渠和滦河之间的联运)。值得一提的是“新河”,曹操以往打造运送军粮的水系,一般都是疏通、治理固有的河道,而新河则是完全新凿的河流。

曹操开睢阳渠、白沟、利漕渠示意图 建安十八年(213)十月,曹操又开凿了沟通洹水和漳水的利漕渠,解决了整个河北地区的水运问题。由于靠近这条水路,河北南部的重要城市、曹魏政权政治中心的邺城,迅速得以发展,邺城周边的土地经过漳水灌溉,肥沃丰饶。左思在《魏都赋》中写道,邺城周边“陆莳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纻。均田画畴,蕃庐错列。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另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的便利,许多名贵的物产都集中到邺城街市,利漕渠真正实现了“利漕”的目的。

不仅在北方整治、开凿许多水道,曹操还在南方进行水利建设。陆帅介绍,曹操改造了沟通长江、巢湖、淮河的巢肥运河,打造了和东吴争雄重要的要塞城市——合肥。仅《资治通鉴》记载的发生于巢肥运河一线及其近旁的战役,就有二十二次之多。当然,除了军事价值,沟通南北的巢肥运河,对于当地的水路运输、农业发展,也发挥积极作用。

曹操像(出自《三才图会》) 从建安七年(202)为平定河北而修建睢阳渠,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曹操充分利用平原上河流交错纵横的特点,采取开凿新河、疏浚旧河相结合的措施,开凿或治理了睢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一系列水道,用以运输物资、便利交通。在书中,陆帅、赵壮两位作者评价说,这些水道不仅为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提供了物资保障,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它们后来又成为隋代南北大运河开凿的基础,对于促进我国南北交通,特别是日后大运河的兴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毫无疑问地说,曹操可谓今天北方大运河的开拓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