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峰小区物业服务办公室,转角不起眼的书柜抽屉里,一张青绿色的方正卡片单独摆放在正中间,卡片上面印刻着醒目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志愿捐献者纪念卡”几个大字,粗略估算已经超过10年。上海孜诚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鲁绵忠始终将能够打开抽屉的小钥匙握在自己手中,绿色卡片里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小秘密”。
2006年,鲁绵忠瞒着家里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彼时,中华骨髓库库存数据不到40万人份,尚有许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事感到陌生,鲁绵忠的妻子也不例外,她担心自己丈夫的身体健康,却不知“助人”是鲁绵忠始终不变的心愿,那一年,他40岁。
成为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助学扶贫、关爱老人……一直以来,鲁绵忠默默无闻地进行着重重善举,却鲜少有人知道那些大爱。不过,他也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因为善意从来都不会刻意需要掌声,他还是那位用双手守护社区安宁的物业经理,也是以赤子之心点亮生命微光的“平凡英雄”。
“不瞒你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想法我很久之前就有了。”端详着纪念卡,鲁绵忠的思绪回到了20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播放的电视令他久久难以忘怀。一名西安25岁的工程师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在当天下午空运到广州南方医院,移植到一名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的3岁男童体内,幼小的生命得以延续。而热心队伍还在继续扩大,一位四川姑娘主动将骨髓捐献给一名血癌晚期患者,即便骨髓移植没有办法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这份赤诚之爱却感动了许许多多人。一幕幕画面直戳人心,“HLA配型”“无疼痛捐献”自此深深烙印在鲁绵忠内心,“就想着,能够有机会让自己也为那些血癌患者贡献一份力量”。
鲁绵忠坦言,最初,虽然有捐献的想法,但自己并非没有犹豫过。“因为我那时候不懂,刚开始还以为要抽骨髓,也很怕家里人担心。”为此,他搜索学习着红十字会相关科普信息,并系统性了解现代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技术。当他得知全国上下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骨髓移植,但截至该年,中华骨髓库的库存数据不过30万人份时,鲁绵忠的内心颇为震惊,“每一年,因为没有配型相合的供者,就会有几万条生命离世。”但对于捐献者而言,只要愿意伸出手臂,捐出体内3%的骨髓就能拯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
2006年5月31日,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忧,鲁绵忠作出决定,他独自一人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或许有一天,会有一条鲜活的生命需要我,那对我来说,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他第一次觉得,手中那张青绿色的纪念卡是那么有力量。
即便在往后的几年,鲁绵忠都没有等到骨髓匹配成功的消息,可拯救他人生命的念头却不曾在他的脑海中消失。2013年,鲁绵忠再次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决定,他主动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将大爱延续到生命的尽头,完成“生命双重馈赠”的文明承诺。“以前我看到过一句话,很触动,说人体器官捐献者都是愿意用生命最后的火花点亮绝望者重生之路的人,我也希望在自己生命的尾声,找到另一种让自己‘存在’的方式。”鲁绵忠告诉记者,在自己儿子18周岁那一年,他还带着儿子一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将大爱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生活中的鲁绵忠并不善言辞,当被问及“助人”的契机,他只能反复强调:“就是想做这件事”。没有特别的理由,因为爱心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特性。
如果说,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协议是对患者的救助,那一年,他还将援助之手伸向了更多贫困孩童。
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鲁绵忠意外得知,广东汕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因家庭贫困失学。“那孩子才上到小学,我自己也有孩子,知道小朋友不读书是绝对不行的。”不加考虑,他毅然决定资助其完成学业,从小学到高中,一年1200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次年,受助人的父亲便向鲁绵忠寄来了一封手写感谢信,他在信中表示,正是如同及时雨一般的学费,使得自家孩子再次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一定会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非常感激您!”寥寥数语道不尽感恩之情,鲁绵忠则将这份感谢信珍藏于自家床头,并在往后的时光里,不曾间断资助金,一直到这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考上理想学校。
“内心是很感动的,也会觉得自己有不一样的价值。”提起助学一事,鲁绵忠如是说道。后续,他更是主动找到了上海慈善基金会,希望这份助人的意愿可以影响到更多人。
2018年4月4日,在上海慈善基金会的协助下,鲁绵忠以3000元一年的资金定向帮扶一位六盘水的贫困大学生,直至他大学毕业工作;2020年5月1日,鲁绵忠又开始资助崇明的一名初中生,使其顺利考入理想的高中;2021年5月1日,他资助闵行的一名家庭贫困小学生,眼下,该学生已开启崭新的初中生涯。
除了提供学费和生活费,鲁绵忠还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情况。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去看望上海的两位孩子,与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勇敢追梦。而孩子们对这位“鲁叔叔”感恩在心,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深深表达着对鲁绵忠深深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和蔼”“朴实”“善良”,这是身边人对鲁绵忠最贴切的夸奖,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也关怀上一辈的老人,不论是日常生活或是社区工作,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总能看到最温情的守护。
每天早上8点,鲁绵忠的巡查路线总是从九峰小区几栋特殊居民楼开始。那里,居住着好几位孤寡老人,用他的话来说,“都是我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他的手机里还留存着一份特殊的清单,记录着每一位独居老人的生活习惯:张阿姨每周三要去复诊;李老伯要定期配糖尿病的药;赵大叔的腿脚不是很好……鲁绵忠不时更新着这份“备忘录”,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物业的关爱。“每到一个新小区就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拜访这些独居老人,因为他们往往是小区里最需要帮助的群体。”鲁绵忠说。
这份“备忘录”也常常能够被鲁绵忠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就在不久前,一名老人突发不适,鲁绵忠得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老人家中。随后,就医、挂号、取药,凭借着对老人的了解,鲁绵忠将老人情况悉数告知医生,并全程守护老人直至出院。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鲁绵忠还清楚记录着每一位老人的出生日期,每逢生日前期,他都会自掏腰包为老人买蛋糕祝寿。每到节假日,鲁绵忠还会组织公司工作人员一一上门问候老人们,并将公司精心准备的米、油等生活用品送到老人们的手中。一名时常受到鲁绵忠帮助的李阿姨告诉记者:“每次看到鲁经理,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平时孩子们都不在身边,物业把我们当自己家人,一直记挂着我们,真的太感动了!”
从骨髓捐献到捐资助学,鲁绵忠用二十年刻度丈量大爱的精神高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展现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鲁绵忠说。
记者:张立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沈莉娜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