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同舟 > 文章详情

为传统工业加上全新的注解,科创Z世代解码未来智造

转自:浦江同舟 2025-05-05 11:09:38

编者按

闯上海,创巅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与第一财经联合制作推出《科创Z世代》之“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专辑”,通过讲述上海青年奋发引领未来、笃行青春之志的故事,探寻上海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与创新创业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创新密码”。

当一台仪器能指挥分子精准合成,当雷达成为了工厂流水线的眼睛,当液压传动的百年技术被数字孪生赋予新生——这些你未曾留意的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

本期,我们将对话三位“新制造”领域的青年代表,看看他们是如何用代码、算法和跨界思维,为传统工业加上全新的注解→

视频时长:5分41秒

孟娇龙

上海铨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用精准合成仪器,打造智能化学新平台

王寰宇

上海鲸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以微波雷达为核心,为制造业提供精准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蒋笙

上海福滴动力传动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海红双喜集团副总经理(挂职)

用数字孪生重塑液压传动

01

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创业方向?

王寰宇

我一直在做雷达的算法,国内最早量产的车载雷达,就是我们团队做的。我们很希望用车上先进的雷达技术去服务更多其它的应用场景。

孟娇龙

在做实验的时候碰到了很多问题,实验室里面“脏乱差”,每个人做完实验出来之后,身上都是脏兮兮的。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非常智能化的实验室,一是改变环境,二是大大提高效率。

蒋笙

当时我在法国一家液压公司任职,期间随法国同事一同回中国开展市场调研。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与欧美地区在农机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曾走访中国一家头部农机企业,其生产的玉米四行收获机,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欧洲同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然而,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我们不可能始终满足于这样的机械技术水平。在追赶与超越的过程中,我认为必将涌现出大量机遇。

02

哪些新的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制造?

王寰宇

机器人对制造业本身的影响或许是最为显著的。过去,生产线上往往需要多名工人协同作业,一条流水线上至少有八到十名工人。如今在我们湖州新建的智能化工厂中,整个工厂仅需两名工人即可维持运营。至于矢量无人机,它具备空中作业能力,未来其部分组装流程,甚至可能直接在客户现场完成。

孟娇龙

过去,整个制造业常被视作由冰冷机器构成的领域。而如今,我们致力于赋予其更多“温度”。这种“温度”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制造业的“大脑”——即当下备受瞩目的AI技术,包括算力与算法。当制造业拥有了这样的“大脑”,并配备相应的执行能力(即“四肢”),它便具备了自我迭代与更新的能力,从而能够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整个制造业格局。

03

传统制造业向“新制造”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蒋笙

在通用阀组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而对于我们这类专注于专用阀组的企业而言,面临研发投入高但回报周期较长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拓展新客户。目前,我们在东南亚及俄语区国家已取得进一步的市场突破。

王寰宇

雷达技术本身并非特别高精尖的领域,只是其应用相对较少。原因在于整个产业链尚不完善,难以支撑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实现雷达规模化生产。如今,得益于汽车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得以逐步建立,这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好结合。但如何将雷达技术转化为真正普及的产品,并非一两代人或几家企业所能完成,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与积累,或许需要迈出“一万步”之遥。

04

上海为“新制造”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哪些助力?

孟娇龙

上海为众多年轻创业者营造了便捷的“拎包入住”式创业环境。上海的政府部门不仅提供多项扶持举措,包括孵化资金与孵化场地,还积极组织同行业企业家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合作,并有效衔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蒋笙

上海始终倡导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在这一生态中,既有大型企业如同参天大树般屹立,也有众多培育小企业的孵化器与加速器蓬勃发展。我们公司颇为幸运,在团队仅有一两人时,便邂逅了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作为一家专注于硬科技的优质孵化器,零号湾为我们链接了诸多资源。

05

对于想要投身“新制造”领域的青年,有什么建议?

王寰宇

要深入行业内部。比如你从事雷达领域,而他人专注于电力行业,尽管大家均使用中文交流,但各自行业的语言体系却大相径庭。因此,你需具备将不同行业术语与概念进行“翻译”或转化的能力。

蒋笙

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需深入实践,走进车间、测试场、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亲身接触并了解实际情况。事实上,许多机遇就蕴藏在用户反馈的产品痛点之中。

从实验室的精密合成到工厂的智能感知,从机械的物理传动到数据的虚拟映射,这群科创青年在用行动证明:制造业的未来,就藏在技术的破界与融合当中。当传统工业遇见AI浪潮,他们今天的选择也许就是行业明天的答案。

供稿:部新阶层处

编辑: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