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有一位以“匠人之心”深耕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青年检察官——她扎根基层刑检一线十三载,办理案件700余件,用专业与担当为企业创新筑牢法治屏障;她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模式,让检企“联系桥”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纽带;她在新型犯罪与行业治理的交汇点上,以“检察建议+法治服务包”激活产业创新生态。她就是静安区检察院金融和知识产权检察部主任武晶,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上海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成员,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着新时代检察官服务大局、护航发展的奋斗答卷。
作为办案团队“领头雁”,武晶始终将党建“红色引擎”嵌入知产检察全链条。她充分发挥知产检察办案团队党小组作用,在市北高新园区、张园设立检察法律服务站,架起检企“联系桥”,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让党员干警始终奋斗在基层一线,切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带领团队获评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带领党小组深耕“四范”党建工作法、党支部打造“静心护企”党建品牌,连续获评上海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回忆起与武晶的初次合作,上海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弘感慨道:“2024年4月的一通电话,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检察官离企业这么近。” 从电话中主动介绍 “四大检察” 职能的亲切沟通,到实地走访时对张园企业布局的深入了解,武晶带领团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企业的顾虑。
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前夕,静安区检察院在张园挂牌成立“检察服务工作站”,武晶全程参与筹备。现场发布中英双语《检察守护“海上第一名园”三年规划》和涵盖了园区品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张园地块建设安全、百年建筑保护、园区企业职务犯罪风险防控等方方面面“法律服务包”,让园区企业直呼 “干货满满”。更让企业触动的是,检察院提供的“点对点”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和风险防控服务,让园区企业更有获得感。除了依法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外,武晶还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结合案件实际帮助权利人挽回损失,促成权利人获赔。
“我们看到,检察机关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园区门口,真正做到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 张弘感慨道,在维护园区企业合法权益过程中,检察机关不仅构建起系统集成、精准高效的检察服务体系,更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企业发展痛点,用实实在在的司法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让法治保障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静安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案件受理量居全市第一,作为全市基层院首家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武晶带领团队在挑起办案重任的同时注重典型案例发掘选用,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敢于迎难而上,妥善办理最高检等六部委督办的华某等20人侵犯著作权案等标杆型案件,其中3件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十佳案例,“英雄钢笔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检察办案故事,吴某某侵犯著作权、假冒注册商标案等7件案件获评市级优秀、典型案例,多位权利人向静安区检察院赠送致谢牌匾。
在汕头市某玩具实业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中,武晶遇到新型侵权挑战:在判断涉案多款玩具是否构成刑事侵权时,她借助“外脑”,向“专业导师”请教,借鉴计算机软件和小说相关侵权案件中的“比例原则”,最终根据独创性程度、相似元素占整体比例等因素综合判断,认定1款产品与权利人作品整体实质性相似,构成刑事侵权。同时,针对案件中权利人境外证据认定难、侵权主体性质争议等问题,她规范调取经公证认证的设计图纸等材料,夯实证据链;与此同时,精准认定单位犯罪,追加企业为犯罪主体,既彰显法律威严,又为企业后续整改预留空间。本案获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2023—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案件办理中,她主动跨前一步,以三份检察建议助推玩具行业治理,激活涉外知识产权创新活力,撰写并制发的侵犯著作权类案检察建议书获评首届上海检察机关优秀文书。
作为听证员,静安区政协委员姚耀对武晶办理的一起侵犯著作权案印象深刻,“听证会上,她结合当事人经历耐心训诫,让被不起诉人当场流泪悔罪。我认为这是一种司法情怀,是难能可贵的。”姚耀表示,这种 “法理情的交融”让司法既有刚性尺度,又有柔性温度,彰显了有力量、有担当、有温度的新时代检察官风貌。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武晶立足知识产权检察职能定位,持续深化综合履职实践,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向“系统治理型”转型升级。依托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通过强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协同联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格局。
在案件办理方面,成功办理本市首例侵犯知名动漫著作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销售假冒“太太乐”鸡精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等典型案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深化异地行刑反向衔接机制,探索建立涉案犯罪工具罚没异地协作机制,有效破解 “不刑不罚”执法司法难题;创新构建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工作机制,制定并发布中英文版《知识产权被害人协助取证提示书》,显著提升案件证据收集质量和办案质效;连续八年发布中英文版《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系统总结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做法,并通过参与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持续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无论是雷霆出击办理重大刑事案件,还是精准施策制发检察建议,都是为了筑牢企业依法经营的思想防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绝非空泛口号,而是我们脚踏实地综合履职、真抓实干的生动实践。”武晶这样说道。
从初露锋芒的“办案能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 “行业专家”,武晶以十三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深耕知识产权检察领域。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 “责任田”上,她精耕细作、笃行不怠,用专业与担当守护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 “知产守护人”,武晶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以更加担当作为的实干,持续擦亮法治这张上海创新生态名片。
资料: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