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跟随小编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查庆国,上海市益善殡仪馆的一名遗体接运、防腐整容技术工人,中共党员,始终把关怀送到治丧群众的心坎上,用真心做生命最美的送行者。
心有大爱,保障一方稳定安全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查庆国积累了丰富的特殊遗体处理经验,并提炼了独到的技术方法。对于高腐遗体,他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研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腐法,对上海乃至全国殡葬行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众多省市殡仪馆同仁前来交流学习。他凭借技术优势,在国家重大安全事故中多次参与救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政人的大爱与担当。
爱岗敬业,情暖灯火阑珊处
通过近30年在殡葬领域的深耕,查庆国感到,殡葬是民生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殡葬工作者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逝者尊严的守护者,家属情感的慰藉者。 尽管已年过五十,查庆国依然坚守在遗体接运和防腐整容工作的一线,用他的专业服务,情暖千家万户。曾经有一位女子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头部重创,面部骨骼破碎,情况极为惨烈。家属在悲痛之余,恳请殡仪馆尽力恢复逝者的面容。查庆国带领团队,查阅大量资料,仔细研究头颅结构,经过两天的不懈努力,将逝者破碎的头骨逐一拼接,对缺损部分用石膏精心塑形,最终成功复原头颅并完成后续整容。当家属看到修复后的面容时,激动地握住查庆国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还有一次,一位逝者的遗体需要空运回家乡,由于当地习俗原因,遗体不能有破损和血迹,且航空公司对防腐有严格要求,这给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查庆国经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最终借用医疗系统的心脏微创手术的方式完成殡葬的微创防腐处理,满足了家属的特殊需求,并亲自将遗体装箱送往机场,确保逝者顺利返乡。
德才育人,做殡葬技术领路人
干一行、专一行,从业多年来,查庆国坚持不懈精进业务。2021年,他积极参与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的研发工作,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填补国内一项空白,为行业应对特殊情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他将医疗急救担架车改装并运用到殡葬接运任务之中,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进一步提升了殡葬行业的专业性。 查庆国不仅自身注重技术提升,还非常重视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作为上海市职工(技师)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以提高殡葬服务质量为目标,组织团队成员进行遗体防腐整容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指导接运化妆组不断改进工艺、创新服务。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室的成员逐渐掌握了高度腐败遗体防腐技术。 作为优秀教练,在全国防腐整容比赛中,他带教的1名徒弟荣获全国一等奖。他还经常受邀在单位内部、殡葬中心以及上海民政系统内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将总结的 “两心”(学习专心、用心)“三勤”(嘴勤、手勤、腿勤)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一代。在带徒过程中,他始终秉持“言传身教”的理念,不仅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从基础操作到复杂的作业难题,每一个细节都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多动手、多思考。遇到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难题,他辅导大家查阅资料并反复试验,共同攻克。 师带徒不仅是技能的传承,更是匠心的延续,除了技能传授,他还注重对徒弟的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导徒弟要有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要有责任心,对每一位逝者负责;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他常对年轻的殡葬工作者说,干殡葬首先要有一颗善心,逝者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要用善心去对待每一位逝者。作为生死之间的“摆渡人”,干好这一行关键是态度,技术可以弥补,但匠心是最要紧、最宝贵的。在他的悉心带教下,如今,他的两名新入职的徒弟,已从青涩懵懂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第七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遗体整容师职业竞赛一等奖、上海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众多的荣誉面前,查庆国始终不骄不躁,坚守初心,在殡葬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他常说,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离不开民政这个舞台,他要用心用情工作,赋予殡葬温度,去回馈社会。
唐怀斌:用“万分”努力成就“万一”团圆梦
黄琴:用“传帮带教”匠心铸就养老护理人员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