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从1920年秋,校名几经变更,包括“上海工人游艺会”“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后在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进一步团结和组织工人,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指派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地区纱厂组织开展工人运动。针对纺织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现实,李启汉以合法的“提倡平民教育”的名义,从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入手开展工作。学校地点选在当时作为内外棉九厂工房的槟榔路锦绣里 (今安远路62弄锦绣里178—180号)。学校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授课分早、晚两班,方便工人上学,不收学费,于是称为“工人半日学校”。 李启汉发现工人做工时间长,工余来读书十分疲劳,他决定适当开展文娱活动,用以吸引更多工人来上学。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同意李启汉把工人半日学校暂时改为“上海工人游艺会”。1920年12月19日下午,工人游艺会借白克路207号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李启汉担任大会主席,介绍游艺会宗旨及活动方针。工人游艺会寓教于乐的策略产生了作用。1921年春,半日学校重新开学,报名上学的工人增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以后,就把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扩大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教授内容有政治常识和工会组织等一些有关问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李启汉、李震瀛、包惠僧等轮流去教课,李震瀛担任校长。帝国主义势力对此极为仇视,1922年7月,公共租界巡捕房查封了该校。 1922年到1924年期间,嵇直、徐玮等在小沙渡地区继续开展工人补习班的教学活动,1924年,挂出“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的牌子,公开吸收工人入学,继续加强对工人的知识教育与觉悟培养。 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召开。鉴于全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形势需要,中央决定指派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等工运领袖到上海开展工人运动,并参照长辛店和安源工友俱乐部的经验,在原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基础上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经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研究决定,沪西工友俱乐部设立在槟榔路德昌里 (今安远路278号 )。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举行了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沪西工友俱乐部草章”,明确了“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的俱乐部宗旨。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建立使党在沪西纺织工人中扎下了根,培育出了一大批工人党员和先进分子,从而为党开展工人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25年6月,在五卅运动的革命洪流中,沪西工友俱乐部改组为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成为推动五卅运动的中坚力量。 李启汉在槟榔路(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照片系新中国成立初拍摄
资料: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黄湄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五一假期上海造币再推跨界文创! 普陀这位青年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家+书屋”放飞孩子梦想 普陀 你好 | 晴光作伴,游园好时节 普陀这所学校用爱浇灌儿童友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