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编舟记“五一”特辑丨殷晓岚:在严谨与趣味之间摆渡科学

转自:世纪阅读 2025-05-02 16:42:46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世纪阅读”公号携手出版人杂志、百道网全平台,开展编辑手记征文活动。活动聚焦 2024 年度 “中国好书”、第二十届文津图书以及 2025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旨在展现编辑在这些优秀出版物背后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征文活动得到了众多编辑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提笔,用真挚的笔触描绘出图书从策划到营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了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感悟,彰显了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这些编辑手记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优秀出版物诞生的历程,更凸显了编辑这一默默奉献的群体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部分优秀作品,以编舟记“五一”特辑形式推出,带大家走进编辑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与图书的不解之缘。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殷晓岚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普图书编辑室主任

4月21日,第二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揭晓,在公布的12种科普类文津提名图书中,我社出版的《心灵奇景:80幅画描绘意识之谜》(以下简称《心灵奇景》)榜上有名。消息传来,尽管作为责编的我当然偏爱这本书,相信它值得所有的赞誉,但也还是有些意外,毕竟这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文津图书荣誉。

这本书为何能从众多参评科普图书中脱颖而出?我只能从编辑的来路想一想可能的答案。

看准选题

作为困扰人类的终极难题之一,意识一直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前沿主题,关于意识的科普图书也层出不穷,在众多同类图书中,为何会选择这本《心灵奇景》引进出版呢?

我想原因可能就在于,它从内容、写作方式到表现形式都极具特色,所以当初看到原版书时我就很喜欢,随即向社里报了选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启发思考多于告诉答案的“问题之书”,越读越意犹未尽。两位作者西蒙娜·金斯伯格和伊娃·亚布隆卡均为以色列生物学家,她们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意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拷问,同时不乏自己的学术创见。全书分为5个部分,亦是5个视角,每个视角含十余个主题,每个主题文字不多,一般1页,至多2—3页,很方便阅读。

比天空更辽阔,比大海更深邃

在写法上的特色之一是,作者总是先抛出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领读者去追寻答案,就在你觉得随着作者的叙述,答案呼之欲出时,作者笔锋一转,往往又在每个主题的结尾处,生发出更多耐人寻味的新问题,吸引你进入下一个主题的阅读,让思考颇有章回小说那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欲罢不能之感,确实实现了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本书更注重问题而非答案”的写作目标。

在写法上的特色之二是,作者将哲学、诗歌、神话等内容自然地融入科学叙事,在增强可读性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阅读时的浮躁感,似乎在一本科普读物中获得了文学熏陶。

……一个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的人,认为自己是一只梦见自己是人的蝴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精美的手绘插画,大大提升了一本科普书的艺术感,让人不仅眼前一亮,而且过目难忘。这些插画来自一位具有医学背景的艺术家安娜·泽利戈夫斯基,她与本书作者有着多年的学术合作,善于将复杂的科学理论和模型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艺术形象,其作品不仅是对科研成果的视觉诠释,也是对科学与哲学深层次理解的艺术表达。本书的每一个主题均配有至少一幅相关插画,以左文右图的和合页形式呈现,给读者以松紧结合的阅读感,既能获得科学知识的启发,又能收获美的体验。

过去与未来的意识形态

选对译者

这本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图书选题在我们社的选题会上顺利通过。作为引进版图书,接下来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译者了。

我首先想到的是曾经合作过的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肖晓研究员,她是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在神经科学方面有多年研究经验,成果丰硕。翻译这本书,肖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肯定是一流的,唯一担心的是她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幸运的是,肖老师看了样稿后,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趣,欣然答允翻译。为确保进度,她同两位博士生严冰和陈钰佳组建起翻译团队,经过精心翻译,在约定的交稿时间发来了高质量的译稿。交稿时,她再次说自己很喜欢这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而且插图也很棒,非常期待出版。

基因是追随者

群养育儿:抚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

倭黑猩猩会说的词语数量远少于人类,但在艺术家眼中,它的眼神传递更多的情绪与共情。因为倭黑猩猩的目光落在别人身上,而人只在关注自己

提升品质

带着译者的期望,书稿进入了编辑流程。对于引进版图书,我们社的常规程序都是对照原版书逐字逐句核对译文进行编辑加工,我也自然照此开始推进。这是确保编校质量的重要环节,最费时费力,却也最平淡无奇,细节就不再赘述了。书中有些引文,译者翻译时参照引用了国内已出版的译本,这在脚注中均已注明,我都去图书馆尽量查找原书进行核对。

引进版图书翻译时需要忠实于原文,但有些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变通。具体到这本书,一是内容简介,一是书名。一个恰到好处的内容简介是兼具营销功能的,但本书根据原版书翻译的内容简介,读起来既拗口,又未能体现书的特色,很容易使图书泯然众人,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我重写了内容简介,以书中有意思的问题切入,把图书的特色尽量精炼地表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且想要一探究竟。

同样,书名根据原版书名(Picturing the Mind: Conciousness through the Lens of Evolution)直译是“描绘心灵:通过进化视角看意识”,也过于平淡和学术,而且没有把插画的特色体现出来,所以另起了现在的书名“心灵奇景:80幅画描绘意识之谜”,点出了关键词,也结合了书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在装帧和印制上,这本书也十分用心。从开本的选择到版式和封面的设计,美编都斟酌再三,几易其稿,纸张也是选择最适合图片印刷的纯质纸,最终的成书完美地呈现了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阅读推广

去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我们为《心灵奇景》一书在杨浦区图书馆特别举办了以“探索内心世界,从读懂情绪开始”为主题的图书分享会,邀请肖晓老师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专业研究,围绕当下备受关注的情绪话题,从何为情绪、情绪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应对情绪问题等角度,通过一系列经典实验和案例的介绍,同听众一起探讨了复杂的内心世界。精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参加,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在文化云平台观看的线上观众超过了15万人次。

图书分享会现场

也许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本书被看见,靠的是编辑出版流程上每个环节的努力。

文津图书,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的普及性图书。

《心灵奇景》正是这样一本符合文津图书标准的好书,我有幸与它相遇,也希望它能让更多的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