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团队3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助力山东港口青岛港稳踞全球作业效率之巅——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操作一大队桥吊司机刘起总是冲在最前面。作为“振超团队”新一代青年领军人,他为擦亮中国港口引领世界的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作出了青年贡献。
勤学苦练 提升技能做“青年尖兵”
“在近50米的高空驾驶室里操控巨大的吊具,把锁头放进直径不到10公分的锁眼”这项看起来不可能的工作,对刘起而言却是“家常便饭”,娴熟技艺的背后是刘起无数个日夜的勤学苦练。
2008年,刘起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山东港口青岛港,拜“金牌工人”许振超的徒弟郭磊为师,成为“新时代振超精神”的第三代传承者。那时他下定决心:“做一名优秀桥吊司机,成为像振超师傅一样的‘金牌工人’”。刚开始,他的学习速度是比较慢的,从慢慢熟悉机械,到敢去操作,用的时间比别人要长,在近50米的高空驾驶室里操控巨大的吊具,把锁头放进直径不到10公分的锁眼里让他感觉是如此的困难,每当看到身边的师傅们用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把一个个集装箱摆放得像刀割一般整齐时,他都不禁暗自赞叹他们高超的驾驶技艺。
之后,刘起不断地揣摩身边师傅们的钩行路线,动作要领,下了班就找别的同事交流操作机械的心得,回到宿舍,为了训练自己手部的稳定性,就找两瓶矿泉水代替手柄,不断模仿操作,直到练到手抽筋才停下来。就这样通过大量的训练,使他慢慢的找到了师傅们口中常说的“人机合一”的状态,把吊具的4个锁头放进锁眼里对他而言变的轻而易举。
“想要更进一步,就要去参加技术比武,这是港口给我们技术工人搭建的舞台!”师傅郭磊曾这样对刘起说,受到启发的刘起从2012年就开始参加技术比武,在一次次的技术比武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磨砺专业技术,先后经历了国家级,市级,集团级大大小小数十场比赛,凭借扎实的功底,他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两次、2022年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刘起也总是冲在最前面。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码头工人,2024年一年时间,他带领青年攻坚团队打破31次公司生产纪录,助力公司单月突破了100万标箱。刘起曾荣获省级荣誉5项,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两次和许振超一起登上央视舞台。站在聚光灯下,他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是中国港口码头工人的骄傲。
勇于创新 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振超精神”
随着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推进,传统码头面临自动化改造升级的课题,刘起带领团队聚焦集装箱作业难题,积极开展流程与技术创新。
为保障安全,他首创“桥吊主动防御”操作法与集卡拖车配合工作法,通过“望、点、问、核”四步,有效预防不安全行为。
为提高效率,他首创“精准一步到位”桥吊操作法,操作一步到位,降低机械能耗5%,提升装卸效率10%,获“刘起巧吊”青年员工品牌。
此外,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创新成果,如“VR立体船舶安全库”“桥吊防打保龄系统”等12项技术革新,在国家级期刊发表8篇论文。在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中,他提出60多项整改建议,全程参与整改,为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
匠心传承 激励代代赤子之心筑梦港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起深深感恩于港口的培养,不仅自己一步步历练成长为青年领军人才,更主动担负起培养青年的责任,积极帮助青年提高岗位技能。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的青年导师和青年攻坚团队队长,刘起毫无保留地把技能传授给同事,带领团队首创集装箱装卸《大型机械操作法》和“导师带徒”标准化实战手册,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他带过的26名徒弟,24人晋升高级技师和技师,成为“振超团队”骨干成员。先后培育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港口“比武状元”等先进个人。
作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和校外辅导员,刘起积极投身“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每次去院校讲课,他都精心准备,将工作经验融入生动故事,讲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成为像他一样的技能人才,劳动光荣的种子已然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刘起把青春融入了自己热爱的港口桥吊司机岗位,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征程中,展现出山东港口青年优秀的职业素养和精神追求,用智慧和双手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港口青年向海图强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山港青春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范薇 实习生 刘楚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