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在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的淄博市委旧址红色文化产业园拉开帷幕。不同于传统的会议室场景,这场以“青年讲给青年听·齐韵新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将课堂搬到了蓝天白云下、青砖灰瓦间。青年宣讲员们用鲜活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在红色遗址前讲述青春与信仰的共鸣,让理论宣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各位青年朋友,此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意义非凡。”活动开场,淄博市委旧址红色文化产业园讲解员张亚楠的声线在春风中显得格外铿锵。她将《中共反贪第一战始末》的党史故事娓娓道来。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这群年轻人的脸上,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朝气在此交织。
“以往在会议室里听宣讲,总觉得隔着一层玻璃。”来自博山区委宣传部的周慧感慨道,“但今天站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听着同龄人用‘网言网语’讲党史,感觉信仰的力量直抵心底。”
这种“空间破壁”的设计,正是博山区深化“裕禄讲堂”品牌创新的关键一招。活动将宣讲场地从室内转向室外,让青年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红色文化,同时通过“故事+互动”的形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自媒体达人、非遗打金传承人张凯是博山手艺人联盟的发起人。宣讲过程中,他举起手机,屏幕里正播放着其拍摄的老匠人打金短视频,每一幅画面都让听众不自觉地探身观看。他说:“过去我们总觉得非遗‘老气’,但用年轻人爱看的短视频重新包装,播放量可轻松突破百万。”
宣讲间隙,活动现场“变身”为互动课堂。有人向张凯抛出一个犀利问题:“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平衡商业变现与文化传承?”张凯沉思片刻说:“流量是船,文化是帆。船能载我们走得更远,但帆的方向决定终点。”他举例道,“2024年我们拒绝了一家珠宝商的‘带货邀约’,坚持用短视频展示博山手工匠人的日常。虽然利润少了,但‘博山匠心’的标签却更亮了。”
话音刚落,掌声如潮。来自博善颐养大成社区服务站的“90”后负责人李思在本子上飞速记录:“以前总觉得理论宣讲是‘单向输出’,今天才发现,青年与青年的对话能擦出这么多火花。”
当夕阳为淄博市委旧址镀上金边,青年们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这场没有固定座位、没有讲稿照读的宣讲,用青春的真诚打破了“理论枯燥”的刻板印象。正如青年宣讲员李思所说:“在红色热土听青春故事,就像喝了一杯‘博山猕猴桃汁’——酸甜交织,后劲十足。”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