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粗粮吃不对,养胃变伤胃!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转自:绿色青浦 2025-04-30 13:59:01

世界上存在既能吃饱还能减肥的主食吗?有人说,存在的,就是粗粮。可是有人吃过一段时间的燕麦小米粥,还搭配了红薯和南瓜,吃完总是感觉不舒服,体重没降,还得了胃病。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粗粮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健康担当”。吃粗粮确实好处不少,但是,很多人将“粗粮”吃成“细粮”。另外,吃太多粗粮也可能对肠胃有影响。科学选择和食用粗粮,才能真正实现养胃、控糖、减肥的目标。

便秘没好,胃却吃坏了

早在7000年前,南方的华夏民族就开始以稻谷为主食了。水稻的原产国就在中国,所以中国南方地区自古就是以大米为主食的。

小米,古时称为栗。北方气候比较干燥,不适合水稻的种植。后来,小麦从地中海地区引入,经过几百年的改良,在中国北方扎下了根,因此北方人以面食为主。

选择稻谷或小麦作为主食,是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多因素决定的,并且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考验,养育中华民族到今天。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我们中国人吃米面是符合进化论的。

那么,现在为什么流行吃粗粮呢?

粗粮是相对于精制米面而言的未深度加工的天然谷物,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全谷物类,例如糙米、燕麦、玉米、荞麦、黑米,主要是保留麸皮、胚芽和胚乳的作物;

第二类是杂豆类,例如红豆、绿豆等;

第三类是块茎类,例如红薯、紫薯等。

吃粗粮的健康益处主要有四点:

一是粗粮的膳食纤维丰富,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二是粗粮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富含的B族维生素、镁、锌等营养素远超精制谷物;

三是粗粮可以控糖、护血管,粗粮的升糖指数低,延缓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抵抗;

四是粗粮能增强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疾病风险。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看似“粗糙”的食物都是粗粮,“伪粗粮”可能让你血糖飙升。以下两类需特别注意:

糯性谷物:如糯米、糯玉米、大黄米等。糯玉米虽属粗粮,但含有大量支链淀粉,易被快速消化吸收,升糖指数值高达85(普通玉米为55),升糖速度堪比白米饭,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控糖人群建议选择老玉米。

加工粗粮制品:典型如粗粮饼干,这类饼干通常会为改善口感而添加大量油脂和糖,热量高。还有即食麦片,部分产品经膨化处理,膳食纤维损失,且含糖量高。

长期误食“伪粗粮”会加速血糖波动、肥胖风险增加,甚至加重肠胃负担。

此外,四类人群不适合多吃粗粮。

第一类:消化功能较弱者

例如胃溃疡、胃炎患者,粗粮纤维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

第二类:术后恢复期人群

对术后恢复患者来说,肠道需减少负担,粗粮可能引发腹胀、腹痛。

第三类:缺铁性贫血患者

粗粮中的植酸会抑制铁、钙等矿物质吸收。

第四类:肾功能不全者

杂豆类粗粮蛋白质含量高,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抵制精制碳水,没必要

大米即粳米长期以来都出现在中医的药方中。《伤寒论》中的“白虎汤”中就有粳米,这是治疗大热烦渴的重要药方。

与当下“谈米色变”的情况不同,古人十分崇尚以米养人,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食物比大米更养脾胃了。但现在大家为什么都抵制精制碳水呢?

这与现代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需要控制米饭的摄入,但没有必要把米饭从食谱中彻底剔除。养胃控糖的核心在于科学搭配与适度食用。建议日常饮食遵循“粗细结合、软硬适中”的原则,必要时咨询营养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让粗粮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者。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朱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