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研究欧洲文学史时,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对其进行跨时代、跨国界的解读,则总能引起新的火花。近日,杨浦区图书馆“欧洲之窗”项目举办了一场“莎士比亚戏剧与20世纪中国社会”专题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朗诵了《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经典独白,古典的表达、耳熟能详的台词让听众瞬间联想起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开主讲。他以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翻译、上演为例,向读者展现了莎剧如何在跨国传输中因文化适应而被改造。讲座不仅从文学层面赏析了作品的内涵,更让人领略到莎剧在文化基因的杂交中得以流传的不朽魅力。
伟大的艺术灵魂不会因时间而褪色。“欧洲之窗”曾不止一次围绕莎士比亚展开阅读推荐。作为一个成熟的阅读推广项目,“欧洲之窗”始终坚持多元、经典、国际化视野定位,为市民读者阅读外文经典、了解西方文化提供阅读指导。
今年,“欧洲之窗”即将迎来项目成立十周年,回眸过往十年的活动,杨浦区图书馆联合上海翻译家协会等专业师资力量,邀请名家带领市民读者遍览欧陆风情,共赏文化差异之美,曾有读者在听完资深翻译家徐振亚对《罪与罚》的解读后心有戚戚,在其他读书会上推荐起“欧洲之窗”的讲座;也有读者感谢“欧洲之窗”活动推荐的一部趣味意大利史,使她打发了居家时的烦闷无聊。十年相伴,阅读的书目或许有限,无论是名著或新书,“欧洲之窗”就在一点一滴间丰富着读者对多元世界的认识。
未来,杨浦区图书馆“欧洲之窗”项目将继续加强与上海翻译家协会、沪上出版社的合作,拓宽更多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机会,不仅仅是阅读异域文化的书写,更借阅读参与到文明互鉴、文化出海的浪潮中去,为读者开辟一条以阅读对话世界的路径,让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渗透进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让多元价值观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基石。
文字丨汤顺佳
编辑丨周梦真
通讯员丨张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