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个人养老金产品破千只,投资者如何选择才能收益最大化?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30 11:03:45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已满三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产品数量逐渐增加。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4月24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013只。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差异显著,需通过差异化选择产品以实现退休时收益最大化。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收益与普通投资产品的收益不太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在产品选择上也有很大差异,收益率也不一样。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选择产品进行投资?

产品分布不均

长期关注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级资产规划师李娜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确实突破了千只大关,但产品分布不均。

正如李娜所说,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这1013只产品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89只、保险产品225只、而理财产品仅有33只。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在类型和数量上均呈现显著扩容,主要源于多重驱动因素。一方面,政策鼓励与制度优势是核心推动力。保险产品具备长期保障属性,与个人养老金“长期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天然契合。监管部门也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具有较深厚的运营经验和产品储备,通过对原有养老年金保险等产品的适配改造,能够迅速推出符合监管要求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与此同时,基金类产品数量也呈显著增长态势。2022年129只养老目标FOF入围首批个人养老基金名录,截至2023年末已增至162只;2024年12月份,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获准进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该类别产品总量于2025年4月份达289只,推动基金产品在个人养老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提升至28.5%。

对于理财产品相对较少的原因,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张萍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个人养老金的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和平通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一样,90%以上配置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缺乏特色资产支撑,收益率相对偏低,因此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个人养老金的理财产品在收益性、灵活性与吸引力方面的相对劣势。最为重要的是,理财产品和储蓄产品因流动性强、收益波动大,难以匹配养老资金的长期保值需求,导致吸引力不足。”李娜分析。

如何选择有诀窍

尽管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但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参与深度不足、缴存比例低。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7279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实际缴费账户占比仅为28.7%。

对于多数人缴存意愿不足的原因,张萍认为主要在于缺乏投资知识,毕竟个人养老产品和普通投资还是有区别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普通市民不知道如何选择”。

对此,李娜表示,养老金是长期资金,在提供长期复合收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需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养老需求进行差异化选择。投资者应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投资过程中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以更好追求风险和收益平衡。投资者同时也要借助金融机构的专业力量,选择与自己需求匹配的产品。

李娜建议,对于35岁以下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基金+保险”为主的组合方式。其中基金类产品占比50%—60%,利用复利效应积累财富;保险类产品占比20%—30%,锁定长期收益并附加康养服务;适度配置风险等级为R2—R3的养老理财产品,收益弹性高于储蓄,同时波动可控。

对于35岁—50岁年龄之间的投资者,则要做到稳健为主,强化本金安全。可以选择“保险+储蓄”为主的组合方式。其中保险类产品占比40%—50%,提供终身现金流;储蓄类产品占比30%—40%,优先选择长期定存;少量配置基金,选择目标风险型基金中的“稳健型”或“均衡型”,权益仓位控制在30%以内。

而对于50岁以上的投资者,李娜建议保本优先,锁定养老本金。以储蓄类产品为主,占比70%—80%,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保险类产品做补充,配置10%—20%的年金保险;谨慎参与基金或理财投资,若需配置,选择R1—R2风险等级,流动性较高的短期产品。

“总体来说,投资者应遵循三大原则: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长期持有平滑波动、定期动态调整配置。”李娜解释,“单一产品占比不超过30%,通过多资产组合降低波动;避免因短期波动频繁操作,尤其基金类产品需坚持5年以上周期;每3—5年根据收入、家庭结构重新评估配置比例。”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普通投资者应优先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退休时间及税收状况,采取“核心+卫星”策略:以储蓄或年金险为安全垫,搭配基金或理财提升收益。年轻群体可侧重长期增值,中老年群体需平衡安全与流动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