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捞舆 | “没苦硬吃”式值班,还要“苦”多久?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30 09:04:49

快到假期,关于基层“为了值班而值班”、“没苦硬吃”式值班的讨论又多了起来。

每到假期,都会成为热议话题,然后下次依然。不禁让人想问,这个问题咋就这么难改?

所谓“没苦硬吃”式值班,是指那些单纯为了应付考核、形式大于实际的值班。比如一些并不涉及突发应急任务,或者没有直接服务对象的部门,也实行24小时值班。比如移动通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值班人员还必须坐在办公室围着座机待命。

这本身也是一种悖论,值班就得解决问题或者巡查等,24小时坐等接电话意义何在?据《半月谈》报道,一名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未能在10秒内接起教育局检查人员打来的电话,被点名批评。这尤其令人费解,值班是为了什么?

为啥要“没苦硬吃”?一是思维的僵化。把假期“到岗率”等同于“责任心”,把“物理到场”等同于“职责在线”,仿佛人越多越有“安全感”,导致大量人力被困在办公室里。

二是政绩观的错位。一些本不必值班的部门,之所以“跟风值班”,正是一些负责人秉持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通过值班来彰显“担当”。而且,“一刀切”的值班制度,也能让责任下放。

三是追责的严苛。一些要求座机响铃3声以内必须接听的上级检查,让部分下级部门在值班问题上层层加码,形成有苦难言的形式主义顽疾。

长期以来,值班都和情怀、奉献挂钩,但正如不少基层工作人员所说,他们不反对值班,也并非不愿值班,而是希望值有意义、有实质工作内容、真正需要值的班。很显然,形式主义值班和情怀、奉献毫无关系。而且,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来看,都危害极大。

不合理的值班,把一个人困在办公室里,就可能是把背后的一家人困在家里,影响出游、聚餐等多种计划。当下扩内需促销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方面面都在强调“反内卷”,强调要保证人们的闲暇时间。“没苦硬吃”式值班,正是反其道而行之,挤占了基层工作者本该正常拥有的闲暇时间,耽误了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的发展,也抑制了个人休息“充电”、家庭团聚等精神需求。

因为不少地方并没有值班补贴,貌似“没苦硬吃”式值班只是用了值班室的水电,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实则不然,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都属于宝贵的行政资源,这种没有实质意义的空转,消耗的是基层工作者实干真干的心气,助长的是得过且过的工作生态。

正如专家所言,应该破除“一刀切”式值班,根据实际需要,分层分类“按需”优化值班制度设计。如非应急岗位改为电话值班或弹性到岗等,保持手机畅通,以不耽误事务处理为标准即可。

“按需”值班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建议,关键是如何落地。在一些地方的行政惯性和管理惰性下,谁来开这个先例?这或许应该是今天讨论的关键。

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这个五一,整治形式主义工作不妨以整治“没苦硬吃”式值班为抓手,撕开一条口子,让实事求是之风吹入基层。

人们常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其实改革亦然,有勇气的地方才能率先吃到改革红利。让没必要值班的人员正常休假,让真正需要值班的人员得到应有的权益和关爱,这是值班制度该有的一体两面,也是地方活力的一种表现。

时代和技术都在变,以前没有保安、信号也不稳定的时代确实需要守着电话值班,如今一切都在向前,值班也该随之改变。不妨就从这个五一改起吧!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