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田野新语 | 小城虽小,大“游”可为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30 09:04:15

随着五一假期的来临,“五一就去小城撒野吧”的话题已火爆全网。

凤凰古城的阑珊灯火、漳州东山岛的潮汐私语、东莞观音山的苍翠叠影……不少居民摩拳擦掌,准备来一场“小城游”,去一趟近郊行。

小城旅游热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城市居民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广袤乡村正以独特魅力重新吸引着城市居民。如临沂兰陵县2023年648.2万人次的游客流量,56.8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见证了“小城游”蕴含的巨大能量。

小城虽小,大“游”可为。“反向旅游”“平替旅游”“泼天富贵”……此类字眼不时刷屏,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不应只扮演被动的服务者角色,而应积极推动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首先挖掘特色,打造亮点。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美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如枣庄山亭区以“鲁南古村+”为特点推出“古村+民宿”;日照岚山区结合本地特色的渔、茶和红色文化打造“茶文旅”“渔文旅”新模式。

不过,要想从“爆红”走向“长红”,还要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加大对景区、酒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游客体验。如临朐石家河针对露营各种问题,组织了50名志愿者投身服务工作,协助游客搭建帐篷、清理垃圾,及时送上急救包、饮用水等物资。

除此之外,整合资源,串联线路,做好宣传推广也十分重要。通过将分散的景点串联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规模效应,延长旅游产业链,再通过宣传片、直播等方式吸引游客,从而深度开发县域旅游的发展潜能。

小城正热,大“游”可为。当乡村以更开放的胸襟拥抱这场城乡互动,打通产销链条,让村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农田变景区,便能更好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也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鼓起腰包。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评论员 李兆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