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水运工程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一批扎根一线、勇于创新的杰出工匠,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高级技师王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6 年来,他坚守水运工程建设一线,以执着的信念、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16年的职业生涯,王琨有10年连续坚守在外地一线。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成为了他成长的“摇篮”。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根基层,深入了解一线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施工点,认真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王琨在水运工程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多个“首项”与“第一”。他对港口与航道施工技术创新及相关设计创新有着深厚的造诣,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代表日照市获得首个“山东省土木建筑优秀青年人才奖”。在专利研发方面,他主持及参与10余项专利研发,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一项成为日照港首项发明专利。此外,他还荣获3项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及中国港口技术发明奖,以第一完成人编撰的“海港码头沉箱底模板可循环利用技术”,在众多优秀成果中脱颖而出,以最高票数获得“2015年中国港口技术发明奖”,为日照港赢得首个港口发明奖,填补了当地在该领域的空白。
以工艺为核心,王琨精心撰写先进工法。他以每一个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科学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例如,“矩形后翘梁沉箱兜底预制施工工法”首次采用大型组合钢模板制作整体翘梁模板,减少了施工缝,大大提高了工效,首个项目就节约了12万元;“大型预制构件沙垫层铺底冲沙施工工法”凭借其关键技术,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22万元。而在“倒丁字杆快速安摘钩技术”中,他首次提出倒丁字杆限位技术,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大幅提高了工效,累计节省198.8万元,并荣获首届“山东省全省职工创新竞赛省级决赛二等奖”。
面对工程中的难题,王琨总是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他主持的5项技术被行业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及先进”,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他设计研发的“暃字型新型预制厂”更是惊艳行业,提升作业效率近200%以上,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技术在日照港、青岛港等多个港口成功应用,已累计节约成本2600多万元。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