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主要包括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以及营造稳定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回应外界关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箱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做好金融支持。
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成明认为,此次政策组合的关键在于,通过财政政策做对激励,引导资源投向正外部性领域、通过货币政策做对价格,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叠加市场化机制创新,最终实现从政府输血到经济造血的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对大众新闻表示,本次会议仍然以落实存量政策为主,但是更加注重提高政策落地效率和实施效果,政策“留有余力”,“当前,我国有丰富的政策储备和充足的政策空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整体表现较好。若未来关税冲击导致经济下行超预期,预计将进一步推出储备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预期。其中,货币政策工具,如降息和降准,可能会率先出台。”
此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应如何看待本次发布会提及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又有何亮点呢?
“财政政策的亮点体现了防风险与稳增长的目标平衡。”李成明认为,一方面表现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突破性运用上,会议明确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工具具有显著的长期性和灵活性,能够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为新基建等重大战略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同时能够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财政政策的底线思维上,“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被置于重要位置,确保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避免因财政压力引发社会风险。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认为,本次会议继续聚焦消费政策,肯定了以旧换新政策的成效,并表示将持续提升这一政策的实施效能,以进一步促进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推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上,本次会议延续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适度宽松”表述,重点强调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加强。“会议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要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预计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会议还强调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型科技企业或受益。”徐驰认为。
李成明认为,货币政策的亮点体现在灵活性、结构性、创新性。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未来可能推出针对科技型企业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消费金融定向支持工具、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工具等,形成政策工具池,直接打通金融资源与实体需求的堵点。
那么宏观政策会在哪些领域、哪些具体动作上得到比较充分的效果展现?
李成明认为,财政政策会聚焦“补短板、促转型、保民生”。一是新老基建的同步推进,在交通、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力,如城际高铁、储能设施、算力中心等,短期拉动传统行业需求,长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着力于高端制造、绿色转型、生物医药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三是强化基层财政韧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稳定社会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货币政策会围绕“降成本、调结构、防风险”。一方面,总量工具的流动性精准投放,尤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缓解经营压力。另一方面,结构性工具直达实体经济,面向科技创新、消费金融、外贸企业等,通过精准滴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曾轲 戴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