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度"骨筋奇谈"全国骨科菁英辩论会上海总决赛中,由《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办的这项学术盛事吸引了全国顶尖医疗团队的参与。同济医院运动医学科辩论代表队围绕"肩袖巨大撕裂诊疗策略"这一专业议题,与国内强队展开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锋。 代表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荣获大赛「最佳团队奖」,队员尹帮德医师以其卓越的辩论表现获评「最佳辩手」称号。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医院运动医学专业的学术实力和团队风采。让我们通过本次专访,一同回顾这场智慧与学识的精彩碰撞,聆听参赛队员的心路历程。
“本次很荣幸受程飚教授所托,作为带队导师组织四位科室的年轻医生参加这次辩论赛。在这次组织比赛过程中,我看到了富有朝气的年轻医生们在工作之余准备辩论时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见证了他们在辩论场上的沉着冷静和奇思巧辩。结果略有遗憾,但四位队员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佳团队奖」同样值得骄傲,也不负程主任的期待。” 图片1:运动医学科辩论:队长李军、黄靖彪、导师王家骐、蔡秋晨、尹帮德(从左往右)
“作为队长,我深刻体会到这场辩论赛的意义远超胜负本身。备赛过程中,团队对国内外最新指南和临床证据进行了全面分析,这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正是同济运动医学科一贯坚持的治学精神。作为青年医师,我们深知自己的不足,导师组的悉心指导,让我们能够从多维视角审视这一临床难题。未来期待通过持续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我们的临床和综合能力。” 图片2:队长李军领取“最佳团队奖”(左二)
“荣获"最佳辩手"殊荣,我深感受之有愧,这份荣誉属于我的每位队友。备赛时啃文献查资料的日子,大家模拟辩论时言语碰撞的火花,赛场上争辩的你来我往,现在想来全是宝藏。最骄傲的不是数据怼得多漂亮,而是让‘循证医学’和‘医学人文’从论文里走到临床上,再来到赛场上。希望再次赛场见面,能赛出同济人的风采。” 图片3:最佳辩手(左五)
“医学的进步始于对争议的思辨。这场辩论赛,展现了运动医学科年轻医生用证据支撑理性、以人文传递温度的优秀素养,同时体现了对骨科医生成长的更高要求:临床上追求精准完善、科研中坚守循证底线、沟通时深植共情基因。肩袖巨大撕裂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是我科特色诊疗项目,患者术后功能良好、满意度高,年轻医生仍能在赛前的准备和赛场上的激辩中提升对该病的认知和理解,将言语锋芒转化为临床智慧。知所从来,明所将往,期待以思辨之力提升学科发展,延续同济精神。 每一次严谨的论证、每一份扎实的文献,都诠释着同济人"精诚笃行"的学术品格。未来,运动医学科将继续以思辨精神探索医学边界,用专业与热忱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赛场上的智慧交锋,终将转化为临床实践中的精准决策。
程 飚 骨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科 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一、二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运动医学科、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委,全国骨科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创始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手外科专科委员,上海市运动医学会理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Arthroscopy 中文版编委,上海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对复杂的关节运动创伤和肩膝关节镜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人工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关节镜下微创修复、肩袖撕裂和全肩置换,以及关节置换手术失败后翻修。
王家骐 骨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科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 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关节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骨质疏松分会关节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医疗专家。
图文|运动医学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