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上海体验区开展

转自:上海文联 2025-04-29 18:15:42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日前,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二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举行开展仪式。国家民委,上海市委、市政府,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出席开展仪式。

拥有600年历史的蒙藏学校旧址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之一。

开展仪式上,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军等带来精彩的节目演出。

走进上海体验区,一幅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派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守白创作的剪纸长卷作品《百年上海·剪绘申韵》映入眼帘。这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作品,展现出上海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在“艺术·生活”展厅,由“上海剪纸”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奚小琴采用上海剪纸特有的脱稿阴阳剪纸技法,一刀剪出阴阳两幅作品受到现场观众追捧,为了此次活动,奚小琴特意设计了石榴籽的造型,寓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李守白表示,虽然从表面看,不同艺术形式间的跨度较大,但从民间艺术的本质来讲,实则是一个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的根源。而将这些文化根源融入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文化建设中,是当代都市人的责任。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侧重,有些地区以传承为主,他认为上海在传承的基础上,更肩负着创新的重任。这种创新必须契合时代发展,满足当下年轻人的需求,同时也要符合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此次上海体验区展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通过“何以上海”“海上风华”“山海情深”三个篇章,生动展现了上海的红色基因、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上海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何以上海

“何以上海”篇章展示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包括“人民之城”“光荣之城”和“创新之城”三个展厅。“人民之城”展厅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等六大板块,展示了上海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温度,让各族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光荣之城”展厅则着重突出上海的红色基因。“创新之城”展厅则通过“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等板块展示上海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生动实践。

海上风华

“海上风华”篇章体现了上海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交相辉映,“百工·智造”“市集·商贸”“艺术·生活”和“丝竹·交响”四个展厅。在“百工·智造”展厅,非遗与智造交相辉映;在“市集·商贸”展厅,多媒体机械墙演绎老字号传奇,“时光卷轴”串联起城市与品牌大事记,让参观者一同见证上海从华亭古县到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在“丝竹·交响”展厅,江南丝竹、传统戏曲、西方交响相互交融,既诠释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品格,更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艺术·生活”展区由上海市文联、上海民协承办。涵盖了“古韵今风”“非遗之美”“海派生活”三大版块,邀请上海剪纸、绒花、纸艺、花丝点翠、罗泾十字挑花、南派鸟笼制作技艺、海派插花、高温珐琅、中式服饰盘扣技艺等共九项民间艺术门类,共同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展览不仅呈现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更着力展现民间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探索。

山海情深

“山海情深”篇章描绘了携手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包括“幸福绽放”和“携手共进”两个展厅。该展厅聚焦上海与对口地区的携手合作,通过产业合作、文旅融合等多维度展示,呈现了上海如何助力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及云南全境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此次开幕式亮相的胸花由上海民协艺术家设计制作,非遗缠花工艺青竹与新鲜的白兰花相结合设计而成的胸花,清影幽香很上海,花语是真挚的祝福,用心地将这份“上海味道”带到现场。

从石库门到梧桐树,从大江大海到巍巍高山,上海体验区不仅是城市魅力的窗口,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缩影。在这里,红色基因、海派风情与民族团结交织,绘就“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本次体验区活动为期3个月,将持续至2025年7月6日。

来源|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