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遍野黄花,和庄村春色烂漫。
时入4月,通往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的村路上排起蜿蜒长队。村东的油菜花田里,游客们穿着汉服拍照打卡;村中的烧烤大院内,孩子们望着滋滋作响的烤肉直咽口水;村西的蘑菇洞中,一家老少在采摘……赏春花、品美食、采购农产品,网友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堵“村”场景。
曾经堵车,而今堵村。游客争相逛和庄的背后,是乡村文旅活力涌动。“这里面还有农村大众报的功劳呢。”4月24日,和庄村党委书记王连用说。
几年前,和庄村村东还是一片荒地,野草丛生,垃圾遍地,“谁走到这里谁皱眉头。”后来,村“两委”借助绿满乡村和连片治理工程,在路两边栽植海棠、芙蓉球等各种绿植花草,墙面统一粉刷,电线统一入地……和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村东的荒地也获得新生。这里建起景观长廊和小广场,配套了凉亭、健身器材,村民们一有空闲就喜欢来这里闲坐谈天。但余下的土地如何用?村“两委”犯了难。
“有困难就翻翻《农村大众》。”这是村干部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出所料,一篇《收完油菜种芝麻,夏津香油大户在油料作物中掘到金》的稿件让他们豁然开朗。
稿件介绍,夏津县南城镇南王村香油大户王德福流转土地,进行油菜、芝麻轮作,加工小磨香油、菜籽油致富。看到新闻后,他们立刻联系报社,找到记者,要到了王德福的联系方式。
“我们专门跑去夏津,向王德福请教。”村干部王溪正说。当年,村集体在荒地和流转来的200多亩地上,种上了油菜和芝麻,榨油厂也建了起来。
春种油菜,秋收芝麻,加上油料加工,带来的不仅是闲置土地绿化,更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资源的彻底盘活和高效利用。当年,村集体实现增收10余万元,村民们也吃到了香喷喷的芝麻香油。
慕名前来看花的游客更是打开了和庄人的思路。他们又在油菜花田边上种上连翘,让花海更大、更有看头。连翘是中药材,能卖钱;村西的卧虎山上,万方水池计划着手修复,建起80亩的高标准农田,收了小麦就种高粱,青纱帐、红高粱既是庄稼,也是景点……和庄村在乡村文旅融合中找到了发展的更优解。
顺理成章,和庄第一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开幕。油菜花田里,银发阿姨团扯着丝巾列队打卡上传社交媒体;年轻人穿上汉服、头戴发簪,打卡拍照。“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特意去曹县买了80多套汉服。”王连用介绍,节庆第一天来了三四千人,现在一天也有四五百人。
忙碌的不只是指挥交通的村干部,还有王新,他在村中开了个餐馆。“中午吃饭都要排队。”见到王新时,他正忙着整理餐桌。不远处的超市被年轻客群“占领”,买走一瓶瓶饮料。村里榨制的菜籽油、芝麻香油,种的菌菇,一齐塞满了游客的后备厢。
“我们还要在西山上种黄栌,到了秋天看红叶;村西边,顺着汇成大道,准备种流苏,又添一景,这样大半年都有美景可看。”王连用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