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自来水也就成为上海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局长 史家明
今天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透露
上海的供水能力已达到每日1260.5万吨
但从“供得上”到“供得好”
让老百姓从喝“合格水”到“优质水”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海的原水取水采用的一直是“集中取水”方式,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和金泽水源地保障了上海全市的自来水原水供应,为了实现水源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济,市水务局大力推进原水西环线工程(计划2027年通水)、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工程(计划2028年通水)。
同时,持续推进四个水源地挖潜,实现原水系统扩容和功能升级,像陈行水库挖潜工程,青草沙水库疏浚工程等,这一系列工程发挥效益以后,上海抵御流域水质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市水务局聚焦于提升供水品质的关键环节,大力推动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顾名思义,就是在水厂的传统处理技术上“加码”,更精细化地对饮用水进行处理,进一步提升水质。今年年内,全市38家水厂将实现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这是从“合格水”升级为“优质水”的重要一步。
2022年的咸潮让市民印象深刻
今年还会有咸潮吗?
史家明回应道
咸潮入侵,是河海交界处普遍存在的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每当上游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便会沿着潮汐通道向上游推进,海水就会倒灌入河口形成咸潮,造成河道水体变咸。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口水源地在冬春季节常会受咸潮入侵影响,一般每年2至3次,持续时间5到6天。
从今年的气象年景来看
再次遇到“特大咸潮”的可能性比较小
要让老百姓真正用上“优质水”
市水务局正通过重大工程
推动供水格局优化和能级提升
同时也进行“微创手术”来维持供水系统的稳定
目前上海供水管线已经达到了4.05万公里
相当于绕赤道一周的长度
巨量的供水管网
特别是“服役”年限比较长的
如果不及时更新的话
就容易发生爆管和漏损的情况
近年来,市水务局坚持
滚动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
至2024年底
已累计完成1873公里的管网改造
今年继续推进完成150公里
提高上海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对于市民特别关心的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问题,史家明表示,去年,把“有序推动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新增接管1.5亿平方米”的任务列入《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市水务局完成了5000多万平方米的接管任务,今年还要再接管4000万平方米。“我们也希望随着供水企业接管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这‘最后一公里’的供水服务水平能进一步提升。”
来源: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