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社区咖吧推出物美价廉的应季饮品,社区助餐点每逢工作日供应午餐,社区医疗站全天配备全科医生坐诊,社区宝宝屋长年接受幼儿家长预约……这些便民、实用的功能,全都集中在闵行区七宝镇皇都花园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用皇都花园居委书记、主任、文明实践站站长陆春华的话来说,“我们的站点特色,就是为周边居民打造一站式服务站。”
这个面积1900多平方米的站点自2021年初对外开放以来,不仅仅是皇都花园居民的好去处,还辐射到周边6个居委、8700余户居民。这两年,实践站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不仅延长了服务时间,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实践站的日常运维和管理,努力形成“聚力、聚智、聚心、聚乐”的社区氛围,打通15分钟文明实践圈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点单”喝咖啡
全镇首家咖啡吧在此诞生
实践站位于宝铭路3号二楼,周围有皇都花园、莲蒲府邸、东方花园、圣淘沙花园等多个小区。为了方便附近居民出入,实践站的侧门也是常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欢迎居民的到来,侧门开启后,旁边小区的居民走出小区边门就能进到站点了。”陆春华说。走进实践站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社区咖吧。咖吧的出现,来自于居民的“点单”。陆春华回忆,“2022年7月,有居民在做志愿者的时候提出,这里的环境这么好,谈谈心、说说话很舒服,要是能喝上一杯现磨咖啡就更好了!” 
“居民点单,我就想办法落实。”陆春华对社区周边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15分钟步行距离内缺少大型商场,而中心大堂面积近300平方米,在这里开一家咖吧,既可以填补空间服务功能,又能增加“烟火气”和人气。在参观莘庄镇康城社区时,阵地内一处“饮品吧”引起了陆春华的注意。她了解到,那里的咖啡豆来自闵行对口援建的云南保山。2023年3月初,陆春华联系到一家共建单位,愿意出资改造咖啡吧。当年5月底,七宝镇首家社区咖吧在皇都花园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试运营,整个大堂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居民了解到下楼就可以喝到现磨咖啡,纷纷前来一探究竟。结合居民需求,咖啡吧推出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应季饮品,比如咖啡爱好者青睐的云南保山咖啡,老年人喜欢的云南特产古树红茶,以及针对小朋友推出的果汁型饮料,夏天提供冰沙冰饮。如今的咖啡吧,早已成为居民休憩、交流的好去处。它的到来,推动了实践站的大厅向居民开放,兼设成为社区会客厅,丰富了居民活动和议事的场所。
闵行第一家“宝宝屋”来了
长年预约火爆
咖啡吧的诞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拓展服务内容的一个缩影。陆春华说:“实践站建成之初就以‘家’的标准建设,延伸了基层服务的‘触角’。从居民需求出发,我们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相匹配的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咖啡吧旁边的宝宝屋是闵行区第一家宝宝屋,也是借助实践站升级改造的契机诞生的。实践站原有的医疗站、助餐点、烘焙室、舞蹈房、书法教室,给居民带来了便利的服务和宽敞的活动空间。一些90后家长就提出,能否给还没上幼儿园的幼儿提供一个可供活动和临时托管的地方?经由职能部门牵头,利用原有的“学联体”平台,将专业的公益性托育服务嵌入文明实践站中。宝宝屋的项目推进由启英幼儿园主导,每周一至周五面向19—36个月的幼儿分时段开展早教活动以及临时托管服务。“我们在原来的空间上增设了地毯、移门,让宝宝屋成为相对封闭式的空间,保障安全。宝宝屋的老师来自启英幼儿园,确保专业性。”陆春华说。
社区宝宝屋采用预约制,长年预约火爆。一个年龄在1岁半至3岁之间的幼儿,一年能享受10余次免费课程,因此深受居民欢迎。空间焕新,课程上新
努力挖掘和匹配居民需求
区别于过去“自上而下”的项目配送机制,陆春华认为,现在的实践站更应注重“自下而上”地挖掘需求、匹配需求。空间焕新了,课程能不能“与时俱进”?瑜伽课的开设,吸引了众多全职妈妈、白领女性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前来参与。烘焙课本身就是居民的热门选项,“我们学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烘饼干、做虎皮卷已经太简单了。现在老师教的是做披萨、提拉米苏、裱花蛋糕,学成之后做给家人朋友吃,很有成就感。”居民学员说。实践站既有的特色空间,也在持续不断地吸引居民。中午时分,社区助餐点总是坐满了人。墙上的菜单公布了一周菜品,单价最高的15元,比如糟溜鱼片、美味烤鸭。单价最低的只有5元,比如韭菜豆芽、双色土豆丝。60岁以上老年人还能享受8折优惠,加上2元一份的米饭,一餐饭的花费不过十几二十元。
社区医疗站挂着“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牌子,时不时有居民前来挂号、问诊、拿药。全科医生全天坐诊,特色门诊中医推拿也颇受居民欢迎。他们认为,“就近问诊,就近配药,对居民特别是老人来说,确实很方便。” 
“我们通过搭建共建共治平台,把小区的特色品牌项目‘聚乐皇都’融入到实践站的各项活动里,民俗游园会、公益集市、暑假青少年的系列课都深受欢迎,每次活动报名链接一发布都是秒抢结束。”陆春华介绍,每年中秋的民俗游园会是实践站的“保留节目”,“去年游园会,我们安排了做月饼、做糖人、面人、漆扇、面部彩绘等活动,还有小朋友喜欢的套圈、五子棋。那是格外热闹的一天。”16位志愿者
共同参与实践站运维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面向居民开展服务,这两年,皇都花园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由16位志愿者共同参与实践站的日常运维和管理。“这16位志愿者都是女性,都很细心、善于沟通,我称她们为‘巾帼志愿者’。她们大都来自于皇都花园居民区,也有几位来自周边其他居民区。她们负责实践站的前台值守工作,两人一组轮班,每人每次值守半天。”陆春华介绍,这里有一台一门式自助服务机,就医记录册的更换是高频业务,全年更换200余本。“居民想要更换就医记录册但不会操作,或者进行再就业咨询,都会找她们。”
她们当中,既有刚刚退休的阿姨,比如热心居民郑苏航,也有年轻的全职妈妈,比如王洁、刘霰等。“来我们这里做志愿者,实践站的活动她们有优先报名权,既可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是对她们志愿行动的反哺。”陆春华说,“未来,我们将基于阵地优势,持续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加多元、新颖、实用的服务,大胆尝试、突破创新,让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大家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家门口的好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