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星期六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从"五一抢票热"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温度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29 15:34:14

当12306系统承载着数亿人的出行,当候补购票功能为归心似箭的旅客精准匹配余票,当智能推荐为中转换乘的旅客规划最优路线,这场每年上演的"抢票大戏"已悄然蜕变。售票系统里的每一组数据,都在诉说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与民生交融的温暖故事。

大数据赋予了公共服务前所未有的精准触角。系统通过分析数亿用户的候补订单,在72小时内动态调配运力736列,这相当于凭空再造了一条京沪高铁的运输能力。当旅客在凌晨三点提交的候补订单被系统温柔兑现,当临时加开的"红眼列车"照亮游子夜归路,数据洪流中跃动的是民生至上的执政温度。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铁路部门构建起多层次供给体系。既有京沪、成渝等干线上的"陆地航班",也有串联县域经济的"慢火车";既有朝发夕至的城际快车,也有穿行山海的旅游专列。这种"快慢相济"的运力布局,让北上广的精英与武陵山区的老农共享时代发展的速度与温度。面对局部时段的"购票难",铁路部门没有简单增加运力,而是创新供给方式。这些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既是对有限运力的精耕细作,更是对每个出行愿望的珍视呵护。当系统为务工者智能拼接两段硬座、为学子推荐高铁+普铁的中转方案时,技术理性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12306始终坚守"不向旅客收取任何附加费"的承诺。当第三方平台用大数据杀熟、用捆绑销售牟利时,这个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票务系统,依然保持着最朴素的商业伦理。这种坚守,源自"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更源自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通宵排队到指尖购票,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铁路的进化史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样本。当西方铁路在私有化浪潮中陷入服务质量与运营成本的悖论,中国高铁却用占全球6%的营业里程承担了25%的运量,创造了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兼得的奇迹。这背后,是"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效能。

当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春天的原野,当智能系统为14亿人编织出精密的出行网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硬核科技的突破,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这种将技术进步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的现代化路径,这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治理智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注脚。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每个普通人的出行期盼都被郑重对待,每个游子的归乡之路都充满温情,这就是新时代中国最动人的风景。

(大众新闻 黄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