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驻地,史口烧鸡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9座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15间临街商铺接近完工。从传统小作坊到现代化产业园,让省级非遗项目史口烧鸡,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焕发生机和活力。
史口烧鸡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4月18日,走进史口烧鸡文化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厂房和繁忙有序的施工景象。“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占地11.04亩,产业园项目不仅承载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使命,更肩负起产业振兴的重任。”史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伟介绍道。产业园内的烧鸡厂房按照食品生产车间标准设计,涵盖更衣、消毒、蒸煮、包装、冷储等多个功能区,总面积达330平方米的单个厂房虽不算宽敞,却能高效运转,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制作好的烧鸡进行包装。
产业园沿街的15间沿街商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未来将打造“一店一品”的美食街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烧鸡文化体验。赵伟介绍:“产业园预计7月全面投用后,年产量可达25万只烧鸡,年产值突破1250万元,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配套的文化广场也将成为展示史口烧鸡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的重要窗口,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这项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香气扑鼻的史口烧鸡。
史口烧鸡的魅力源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一只好烧鸡需要经过四个半小时的精心烹制,三分煮、七分泡,才能达到肉质劲道、香气四溢的效果。”东营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锦江说道。这位年近花甲的乐口福烧鸡传承人,也是史口烧鸡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赵锦江介绍史口烧鸡特点。
赵锦江从事烧鸡制作近四十年,凭借对传统的坚守和创新的探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他说:“我们乐口福牌烧鸡用的是五百五十天的红毛蛋鸡,每只鸡都要追溯到源头,保证品质。这样的鸡每只比肉食鸡贵10元左右,但我们史口镇的烧鸡从业者共同约定,用好鸡,做好产品,共同维护好史口烧鸡这个品牌。”
赵锦江荣获全国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过去,史口烧鸡的制作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产品形象难以统一推广。而如今,通过产业园的标准化厂房和规范化的生产流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产业园的9套厂房由9个村集体租赁并对本村烧鸡企业发包,收益归村集体。15套沿街商铺也是优先由村集体租赁,剩余商铺再对外销售。这种“村集体产权+商户租赁”的创新模式,让村集体和商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既保障了村民的长期收益,又激发了商户的积极性。
工人在整理烧鸡原料。
如今,史口镇已有53家烧鸡业户,年生产烧鸡约260余万只,年产值超过1.3亿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产业园的建设,则为这些业户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赵锦江坦言,过去家家支锅烧柴,现在有了统一的标准厂房,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让史口烧鸡的品牌更加响亮。
不仅如此,产业园还带动了周边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吸纳了大量闲置劳动力就业。从一盘小菜到一张名片,史口烧鸡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里的炊烟不仅留住了乡愁的味道,更“烧”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赵婕 岳小雪 陈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