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颜夫妙术,呃逆可先愈,五脏违和气,伤风湿热除。”这是民间对姜蜜功用的概述。
姜蜜,以大姜和蜂蜜为主要原料,配以枸杞、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兴于清代乳山民间,是祛寒除湿、暖胃止咳的良方。《圣济总录》《千金》《普济方》等医典,均有关于姜蜜方剂的详细记载。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一座山海相依,风光迤逦的滨海之城,素有“长寿之乡”的美名。乳山温润的气候,适宜的土壤条件,孕育出皮薄块大、质地细腻、色泽黄亮的乳山大姜,为制作姜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原料。
在姜蜜的发展历程中,乳山姜不老姜蜜,因熬制工艺考究、配方精良而闻名于世。姜不老姜蜜熬制技艺,始于1865年,迄今已经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清代同治年间,宁海州内城德益堂药号掌柜陈吉行,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为理论依据,经过平生摸索实践,研发出以石蜜及多种药材配伍熬制的姜蜜,是护肝利胆、益气补血,调理脾胃、散热除湿、美容养颜的滋补良方。
姜不老姜蜜熬制技艺严谨、考究,须经十一道大工序,七十八道小工序。熬制过程中,以山泉水和着老干姜、人参等多种药材入锅起火,水温热而不沸。以杖搅拌,根据火候加入枸杞、大枣控温续熬,再根据不同的配方分别加入柠檬、山楂,最后加入蜂蜜,慢慢收膏,冷却后滤渣,装罐密封发酵,三个月后方能起封。经过发酵后的姜蜜晶亮浓稠呈熟褐色,膏状稠密,膏丝不断,蜜中带辣,辣中透甜。直接食用或用温水调匀后饮用,可温暖全身,驱寒祛湿,助升阳气,健脾暖胃。由于工序复杂繁多,获得姜蜜产量极低,由是珍贵。
滕昭琪,作为姜不老姜蜜的第五代传承人,不仅在技艺上继承了前人的精髓,更在传承和推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整理并研究了《肘后备急方》《伤寒杂病论》等相关史料和古方,结合珍藏“德益堂’家传古具、器皿、医书、针灸图等,建立起“大姜之风”非遗文化展馆。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姜蜜文化,滕昭琪走进大学讲堂和社会讲堂,讲授姜蜜健康养生学;与山东大学国际旅游科学研究院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研学基地和就业机会;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历届孔子家乡山东服务贸易展览会上,姜不老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