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肥城:“一网速寻”“五级联动”解民急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29 04:34:38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员走失24小时后,可向有关部门报案。但对于走失亲人的家庭来说,这一搜寻、等待的过程将是漫长的煎熬。如何在24小时黄金时间内,用时最短、效率最高的帮助走失人员家庭寻人和帮助迷路人员回家,这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和各类求助问题,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人为本、生命优先、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网格化治理“五级联动、提级办理”,探索出了24小时内走失寻人、迷路寻家、遇困求助、失主寻物、特殊人群关怀帮办等五项施救帮扶工作,坚持“第一时间”转办处置事件,统筹完善七项保障措施,形成了富有肥城特色的“网格加速度 急事一键达”“一网速寻”工作机制。短短一年来,先后成功救助22名老人、2名精神障碍患者、2名学生,挽回财物损失30万余元,赢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肥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平台)

(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转发寻人启事)

以人为本,五项帮扶,让急难险困人群感受“肥城暖”

肥城市借助基层治理“五级联动”机制,即“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镇街党(工)委—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行政村(小区)党组织—网格(楼栋、村民小组)党组织”五级党组织架构,将党的领导延伸到最基层、各方面,针对群众身边的“急、难”事件,分类施策施救、细化工作流程。对于走失人员家庭寻人事件,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搭建了“事件上报、情况研判、信息转发、快速动员、全面排查、及时共享、核实情况、信用鼓励”寻人流程,一年来成功救助5人,为亲人走失家庭点亮“护航灯”。对于迷路人员寻家事件,搭建了“事件上报,及时救治和安抚,事件转发、社警联动,对接亲人、确认信息,信用鼓励”寻家流程,一年来成功救助5人,为迷路人员照亮“回家路”。对于小区、村(社区)住户紧急求助事件,搭建“事件上报、及时救助、联系亲人”救助流程,一年来成功救助16人,挽回财物损失20余万元,让遇困人员吃下“定心丸”。对于失主寻物事件,搭建“事件上报,确认信息,转发信息、排查共享,确认归还,信用鼓励”寻物流程,挽回财物损失10余万元,向焦急人们伸出“援助手”。对于特殊人群关怀帮办事件,搭建“诉求上报、心愿公布、主动认领、帮办跑腿、信用鼓励”关怀流程,满足特殊群体诉求200余件,让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感受“肥城暖”。

(网格员、热心市民、物业人员 众人合力救助倒地老人)

(社警联动 救助倒地老人)

效率优先,“第一时间”,让肥城社会工作跑出“加速度”

在落实完善五项施救帮扶机制中,特别是在寻人、寻家、求助、寻物事件中,牢牢坚持“第一时间”原则,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无虞、财产得到保障。以寻人寻家事件为例,确定了六个“第一时间”原则:第一时间上报事件。走失人员家庭、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人员走失后,可以第一时间向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上报寻人诉求和事件,并提供走失人基本信息、照片和家人联系方式。第一时间研判分析。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收到事件后,立即会商分析走失人员相关情况,初步划定大致活动范围,制定寻人启事。第一时间转发信息。市委社会工作部向相关镇街转发寻人启事,由镇街转发至相关社区、村、小区;同时通知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多元动员。社区将寻人信息转发至社区群中,动员网格员、公益岗等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片警、志愿者、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同时,网格员将寻人启事转发至居民服务群,动员广大热心市民积极参与。第一时间全面排查。由以上人员组成的寻人队伍,对小区内的楼道、楼层、地下室、背街小巷、主次干道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同时部分物业人员、片警、爱心商户调取查看周围摄像头信息,并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群众“移动探头”作用,形成最大救援力量。对于已搜寻范围,第一时间共享排查信息,不断缩小搜寻范围,确保尽快找到走失人员。第一时间核实反馈。排查过程中找到的疑似走失人员,由家人或距离最近的社区工作人员前往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由家人接回,或由社区工作人员带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就近安置点。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可在最短时间内、动员最大力量、发挥最大帮助效果,将人员伤亡、财物损失降至最低,多数走失人员在24小时内可以找回。

(获救老人家属赠送锦旗)

(失主向网格员赠送锦旗)

全面联动,七项保障,让施救参与群体画出最大“同心圆”

结合施救帮扶机制和“第一时间”要求,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实干、奋勇争先,量身推出了“七项”一揽子保障措施。创新“一健达”网上机制。依托社会治理数字平台,在“桃都善治”小程序里,实现“一键寻人、一键寻家、一键求助、一键寻物、一键‘微心愿’”等“一键达”网上机制,让走失亲人家庭可以第一时间上报走失事件,让迷路人员第一时间发送寻家请求,让遇困人员第一时间发送紧急求助,让遗失财物人员第一时间发送协助找物申请,让捡到财物人员第一时间发送拾遗信息,让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及时上报各类诉求。践行“十必访十必报一口清”工作方法。鉴于走失人员、迷路人员多为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行“十必访十必报一口清”工作法,要求网格员对卧病在床、独居(空巢)老人、就业重点帮扶群体等必访,对居民家庭重大变故致贫致弱、帮扶对象病重住院等必报,对网格内基本信息掌握率达到100%,实现了主动治理、超前治理。创新“一块爱心守护小贴士”工作方法。为避免“二次走失”等情形发生,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动员镇街、社区、村将走失人员及可能失走人员列入重点关注人群范围的同时,还设计了统一制式的“爱心守护小贴士”,在家属亲人帮助下统一缝制在相关人员上衣内侧,并建议相关家庭及监护人加强看护,通过佩戴手环、标识物等方式提供随身关键信息。打造“五位一体”网格服务队伍。目前,肥城市已将全市划分为2076个网格,整合资源打造“全科网格”,建立了“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指导员”在内的“五位一体”网格服务队伍,充分吸纳热心市民、“双报到”党员、公益协会、物业服务等多元力量,实现“组团式”服务。创新“一张网 社警+”联动机制。搭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党组织架构,打造“一张网”,借助“所社联动”,推进“社警+”机制建设,及时与公安部门通报共享寻人、寻家、救助、寻物信息,全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大“公约数”。积极落实“红色合伙信用积分”激励机制。结合“红色合伙人信用治理体系”建设,将在施救帮扶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纳入全市“红色合伙人”,并给予相应信用积分,获奖人凭积分获得相应荣誉奖励和享受服务优惠。例如,对帮助照顾无血缘关系老幼病弱的,奖励5积分;对于见义勇为避免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受损的,奖励10积分;对于捐资捐物、拾金不昧的,给予相应积分奖励。开展“一起来 亮风采”典型宣传活动。将各类施救帮扶活动中涌现出的突出事迹、突出个人和组织,纳入全市“一十百千”社会工作提质行动主题宣传计划,列入社会工作通讯员重点关注事项、社会工作宣传员重点宣传事项,开设“‘肥’常及时一起来 ‘肥’你莫属亮风采”宣传专栏,通过报纸、电视台、公众号、专刊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强化典型带动、弘扬向善风气,累计发稿50余篇,进一步浓厚了“社会工作 让肥城更美好”氛围。

(群众在居民服务群中向成功帮助寻人的网格员、志愿者等致谢)

(拾金不昧市民获赠荣誉证书)

肥城市对“24小时黄金时间内”走失人员寻人、寻家、紧急求助、寻物等机制的探索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原有救助方式覆盖面不宽泛、动员力量不足的问题,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社会工作领域“第一时间寻人、第一时间寻家、第一时间救助、第一时间寻物”实践先河,成功挽救了20余个家庭的幸福,帮助群众挽回了一大批财产财物,同时通过动员最广大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有力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构建。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王首魁 朱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