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如何满足一餐饭里的民生期待?区人大“我要约代表”系列活动聚焦老年助餐服务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4-28 22:34:30

“希望优化社区食堂布局,进一步增加老年助餐点数量。”“希望长者食堂延长服务时间,能提供三餐,双休日也开放。”……老年人就餐问题既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如何能让社区长者吃得更方便、更健康、更舒心?

4月27日,普陀区人大常委会“我要约代表”系列活动——“‘食’全‘食’美,‘寿’享天年”长寿路街道老年助餐大讨论举办。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老年助餐服务的优化与思路升级。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娟出席活动。

实地调研、优化思路

活动开始前,与会代表们从武宁小城居民区新开设的北门出发,步行至凯旋片区社区长者食堂,切实感受了该小区老年居民的用餐距离及便捷性。而这扇门的背后,正是普陀区人大“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

一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围绕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和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形成赋能基层治理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2024年,区人大代表在参加“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时了解到:凯旋片区社区长者食堂位于武宁小城小区未设出入口的北侧,小区居民只能从南侧正门绕行近一公里的距离前往长者食堂就餐,让老年居民“望而却步”。

为此,长寿路街道人大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室的指导下,积极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区人大代表、社区“三驾马车”、社区律师、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会诊”。通过面对面协商、座谈交流研讨、登门走访、实地勘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居民需求和意见建议,各部门现场论证开设边门的合法性、程序性和操作性。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在小区北侧增设了一扇加装有门禁系统的行人通行小门,极大缩短了小区老年居民用餐距离的同时,也成为此次活动探讨系统性为老助餐服务的实践起点。

调研中,与会代表们纷纷化身“体验官”,围绕食堂环境、菜品、价格等方面,全方位调研考察了凯旋片区社区长者食堂,在饭菜香气中“触摸”老年助餐服务的温度与存在的痛点,为后续的深度讨论积累了真实、充足的一手资料。

问答讨论、共商共议

为了让此次讨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长寿路街道前期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老年居民对助餐服务的满意度开展了深入调研,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95份。

“我要约代表”问答环节气氛活跃,居民代表们围绕社区食堂服务时间、辖区助餐点位数量、菜品口味等覆盖为老助餐服务方方面面的问题,向现场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问。区商务委、区民政局、区房管局及街道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负责领域对居民代表的问题进行“认领”,并作出政策解读、解决方案等角度的细致回应。

一位居民代表提问:“社区长者食堂是否可以全周运营?节假日是否可以预定套餐?”片区食堂负责人立即结合实际运营情况给出回答,表示将根据居民需求适当调整运营时间,同时,还将联动其他优质资源,对菜品口味进行升级丰富。

而针对不少居民关心的老年餐优惠团购等问题,区商务委、街道服务办也给出了积极回复:将积极联动辖区商超,共同探讨为老助餐服务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辖区各助餐点持续升级送餐上门等为老服务,持续提高老年居民的满足感、幸福感。

“街道将不断深化老年助餐服务,为幸福养老持续‘加码’,为居民朋友们带来更多惊喜。”长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在汇聚群众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民生期待。

此次活动是普陀区人大“我要约代表”工作品牌的生动实践,依托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通过推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律师、社区工作者协助代表共同联系社区,形成“居民点单-代表督办-部门答卷-律师护航”的闭环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深入基层,让每一份民意“落地有声”。

记者:钱佳莹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的他们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普陀区深化沪鲁合作,人才聚力擘画发展新篇

 普陀区举办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

 5月1日起 ,AI机器人即将抵达百联中环购物广场→

 “上海普陀”APP“五五购物节”线上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