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几项具体举措。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满新英解读认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以“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强化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对创业者,特别是从事新业态、新模式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若干举措与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公布的稳就业措施包括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
对此,满新英解读认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对此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一季度,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体现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劳动力市场平稳有效运行。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既得益于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我国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巩固了就业稳中向好的预期,也得益于随着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我国不断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持续促进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满新英解读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也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当前,我国就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大、新就业形态挑战显著、就业服务效能不足等。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需错配、青年群体就业难、灵活就业权益保障相对缺失、区域行业分化显著等。例如,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度跨越1200万大关,高达1222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稳就业”成为重中之重。
怎么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满新英分析认为,要以“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2024年9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系统部署。明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任务。要强化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作用,通过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途径,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发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措并举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加大对创业者,特别是从事新业态、新模式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精准帮扶措施,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大众新闻记者 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