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指导、青海省果洛州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承办的“传承国粹艺术,绽放课堂精彩”——果洛州2025“三校联盟”联动音乐课堂教学主题研修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来自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三校联盟的领导、省内外专家及音乐教师齐聚云端,共话京剧艺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
锚定方向,凝聚传承共识
活动伊始,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校长柳毅在致辞中提出,作为援青教育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纽带,持续推动京剧教学与本土美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三校联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果洛艺术教育注入新动能。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副校长王维庆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承办单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将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理念,借校际合作契机深化艺术课程建设,期待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评课等多元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让京剧艺术精髓融入课堂,滋养学生心灵。
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仁青多杰在致辞中强调,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此次研修活动是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实践,更是三校联盟协同推进美育创新的重要契机。他肯定三校联盟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先锋作用,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挖文化根脉:将京剧艺术与德育、美育结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数字化手段,让京剧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三是深化校际合作:搭建常态化平台,辐射优秀课例至全州。
多元探索,尽显课堂风采
在录像课展示与解析环节,三校联盟教师分别呈现了各具特色的京剧教学课例: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李瑞俊老师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题,带领学生走进“梅派”艺术世界,通过解析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传承理念,展现京剧大师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担当。上海援青阚延俊老师的《现代京剧》课例聚焦《智取威虎山》等经典片段,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京剧的“念做打”、舞台美术及伴奏创新,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京剧的时代魅力。
果洛大武民族中学王晓艳老师的《戏曲——高度程式之美》则从“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入手,通过动作模仿与程式对比,解析京剧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带领学生探秘戏曲的程式化魅力。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仇雪杰老师选取京剧传统戏《卖水·裱花》选段,以活泼唱段和趣味互动,带领初中生领略传统戏曲的灵动之美,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精准把脉,指引教学方向
江苏省无锡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程坚伟、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处主任朱春晖、上海市宝山区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宝山区音乐学科带头人苏玥三位专家对课例进行了深度点评。程坚伟老师从心理学视角肯定了课堂中情境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建议进一步关注青少年认知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参与感;朱春晖老师结合上海地区京剧教学经验,提出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为教师们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导。苏玥老师从教学细节与核心素养出发,建议通过具象化设计与实践体验,让京剧艺术概念更贴近学生认知,助力学科素养落地。
经验分享,共话创新路径
阚延俊老师以《情境教学:让京剧课堂成为文化体验的“活舞台”》为题开展微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通过分组探究、实践体验等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经验,强调京剧教学应突破传统壁垒,让学生在“可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课堂中亲近国粹,落实核心素养。
砥砺前行,共赴传承之约
活动最后,主持人阚延俊总结指出,此次研修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引领与经验交流,为三校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既展现了京剧教学的多元探索成果,也明确了未来深耕的方向。他呼吁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耕京剧课堂,让“唱念做打”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助力国粹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据悉,本次活动是果洛州“三校联盟”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度联动,后续各校将以常态化教研机制推进京剧教学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