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近年来,静安区立足“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发展目标,高位谋划、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静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为扎实推进静安区教育强区建设,静安区教育局特推出巡礼专栏,全面展现静安教育发展成就,努力擘画静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静安区教育党工委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项目“强党建、链组织、聚资源、创共赢”的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打造“民心工程”新标杆、新亮点,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教育温度与民生厚度。
率先示范
“宝宝屋”迭代升级回应民生需求
2022年,静安教育积极回应3岁以下婴幼儿需要临时托育的痛点,率先在全市建成首批三个社区“宝宝屋”,受到居民广泛关注;随后不断丰富“宝宝屋”样态,从嵌入党群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到嵌入居民小区楼宇,再到将服务延伸至商场、产业园区,同时升级“宝宝屋”服务时间,涵盖工作日、周末等不同时段,为不同群体的家庭提供更加周到的临时托育服务。
2024年,静安教育全面启动“宝宝屋3.0”升级工程,通过资源扩增、科学育儿进“宝宝屋”等方式,整合线上线下平台开展科学育儿指导。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宝宝屋”26个,实现14个街镇100%全覆盖,回应了百姓多样化托育服务的需求。
“宝宝屋”工作凭借其创新性与实效性,成功入选中宣部“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主题报道全国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3分钟深度报道,中央党校到静安进行专题调研,并将其作为课堂案例推广,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静安经验”。
多方协同
“教养医”研究联盟助力科学育儿
静安教育形成由区早教中心全面指导,15个科学育儿指导站领衔统筹,科学育儿指导点实践指导的“三级管理网络”,每年为辖区0~3岁散居幼儿提供12次免费科学育儿指导服务。2024年,共组织科学育儿指导活动116场,为2845个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静安区教育党工委牵头成立“静安区0~3岁婴幼儿‘教养医’研究联盟”,主要汇聚教育与卫健的专业力量,分批推出“成长轨迹护航计划”“依恋关系培育工程”“中西医协同健康管理”“精准营养促进计划”“生命早期1000天守护行动”等五大服务菜单,突出教育先行、养护同行、医疗护航,着力构建“教育—养育—医疗”三位一体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生育友好。
2025年3月,“宝贝活力联动营,医养结合健康行——静安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活动春日篇”举行,精准对接区域内年轻父母群体在婴幼儿营养膳食、体质调理等方面的需求。活动现场参与人数爆棚,“教养医”融合服务成了当下的民生所盼。
主动作为
“三段式”课后服务创新育人机制
落实“双减”政策以来,静安教育直面市民所需所盼,积极回应家长对学生放学后延时晚托的意愿,全面开展“三段式”(即: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将接送难、看管难的“民生痛点”转变为“教育亮点”。
随着“双新”的全面实施,静安区教育局积极与社会各方互动协作,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推动课后服务系统化、立体式创新升级,提升学习效率,满足个性需求,塑造健全人格,形成“课内课后”双轨育人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重大变革,助力静安学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静安区90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100%,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与率达96.6%,义务教育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覆盖率达98.2%。教育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问卷数据显示,静安区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分别达到99.01%和99.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产教融合
“政校企”深度合作赋能养老事业
静安教育同步推进跨越“数字鸿沟”与培育智慧养老人才,全方位赋能养老事业。编制《静安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标准指南(2.0版)》,开展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建设智慧助老系列课程,着力加大数字资源配送力度,推动助学服务下沉至居委会、养老院、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基层一线,区域老年人数字生活获得感明显增强。
静安区教育党工委牵头,联合区民政局,推进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与静安区凯成控股有限公司深度产教融合。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经过3年筹备,2025年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聚焦解决静安区养老服务类高级人才缺乏的迫切问题,采用“1+2+N”的培养模式,以党建联合协调区域资源,依托“双师型”教师团队和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基础护理、智慧康养技术应用、养老服务管理3个方向的“静安特色”智慧养老高技能专业人才,赋能静安区养老服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