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社会动荡,附近村庄村民纷纷投奔李家疃躲避战乱。
当年李家疃村四周全是高高的圩墙,圩墙上设4座炮台、4门红衣大炮,火枪、弓箭若干,保护村庄免遭战乱侵扰。这是由李家疃村家资殷实的王氏家族修筑的。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位于镇西南,西与济南章丘接壤,有“淄博西大门”之称。如今的李家疃建起了一座乡村记忆博物馆,馆内有“村落的记忆”“家族的记忆”“创业的记忆”“人生的记忆”“文化的记忆”等多个单元,陈设着数百件展品。其中以展板和雕塑的形式再现了旧时代的商业街巷,以及当年村民修筑圩墙的场景。
以雕塑形式再现旧时的商业街巷。
“当年的圩子墙现在基本无存,只在村西北角还有一小段残垣。不过,村中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解说员杨俊丽告诉记者,李家疃王氏庄园位于中心大街西侧,占地面积60余亩,核心区域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明清古建筑300余间。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主要包括“九门一庄”、亚元府、解元府等。
群众在古建筑群中看演出。
“九门一庄”是王氏家族十二世王以奇长子王介祊住宅的总称。其中十四世王夙绅的五子王悦德、王悦循、王悦徯、王悦行、王悦衡各一门,合称“五大门”;十五世王悦斌的四子王淑仁、王淑佺、王淑信、王淑仕各一门,合称“四大门”。“一庄”即介祊府的大花园“文石山庄”。
悦循门宅院建于康熙年间。
走进这座古村落,游客在古老宅院中穿越百年记忆,能感受独特的民居文化和鲁商文化。有的院落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其中悦循门宅院建于康熙年间,坐落在西门街的东段,是目前王氏庄园中保存最完好的宅子。
村内胡同留有时代印记。
有关史料记载,该村因李姓最早定居,故名李家疃。王氏族人在明朝初年迁居此地,逐步兴旺发展,或做官、或经商,史上有进士3人、武解元1人、武亚元1人、贡生11人、太学监生29人。
杨俊丽介绍,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王氏家业逐步殷实;隆庆年间,王氏六世中的王宣化考中进士,自此,李家疃王氏科举兴家之风绵延百年;至清朝康、雍年间,王姓家族出现子弟赌博之风,部分家庭败落;此后又经历了王以奇时代发展商业重振族风,至清末族人子弟吸毒再度败落的起伏波折。
如今行走在王氏庄园,人们能在高门大屋、深宅老巷中依稀窥见当年的繁盛景象,也会从部分断壁颓垣中感悟赌毒误身的历史教训。
李家疃古建筑群一角。
新时代的李家疃,在上级支持下全面实施了古建筑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在对古村落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古建筑群先后列入淄博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家疃村获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家疃景区游客中心。
发展旅游业,使村庄在游客心中留痕,必须依托文化。据介绍,李家疃村的“古宅+民宿+文化体验”的活化模式,年收益超30万元。村委委员史静说:“景区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挖掘乡野风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李家疃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通讯员 王洁 李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