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引导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请问,这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行会为山东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李云山: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推动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有效发挥。
一是带动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大力推动畅通资金供需对接渠道,指导金融机构充分理解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提升企业有效融资需求。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发布业务指引,引导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3月末,全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余额489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带动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9.7%,高于上年增速。
二是支持领域重点突出。目前,全省存续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了支持涉农、小微、民营、绿色、科创、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还有支持资本市场的,是去年10月创设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49亿元,中泰证券通过互换便利获得50亿元资金,全部投资股票市场,发挥了提振市场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是引导利率稳中有降。金融机构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远低于其吸收存款等成本。一季度,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比用其他资金发放的贷款低0.3个百分点以上;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9%、3.96%,同比分别下降0.27个、0.39个百分点。分行同时在全省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加强金融机构利率政策执行监督,多项政策共同发力,推动全省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当前处于历史低位。
四是政策联动成效明显。联合省委金融办、山东金融监管局开展多层次银企对接,联合财政创设有贴息的山东版碳减排政策工具,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对绿色、科创、外贸等重点领域专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支持机制,联合山东证监局建立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面对面沟通机制,助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引导带动信贷结构不断优化。3月末,小微、科创、绿色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9.4%、21.2%、24.7%,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下一步,将进一步贯彻执行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足用好存量和增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全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我了解到,去年国家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请问,山东是如何让这项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的呢?
高旺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山东金融监管局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各项工作部署,主动担当,靠前站位,积极履行双牵头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落细摸排走访,做精做深企业辅导,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清晰、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推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三级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全面成立179个区县专班集中办公,监管层面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三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银行机构逐级建立1532个工作专班,集中全行业资源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二是建立四维一体走访体系。迅速获取小微企业全量清单,通过乡镇街道全面摸排、行业部门积极推荐、线上平台自动接收、银行机构主动营销等方式开展企业走访,网格化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走深走实。结合实际细化5项审核标准,形成“10项支持7项禁止”指导细则,有效提升“两个清单”审核质量。
三是建立重点领域专项机制。在协调机制下单列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充分发挥“鲁贸贷”“齐鲁进口贷”等政策作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着力推动外贸企业走访摸排全覆盖。联动有关部门开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对接走访活动,加强对“三农”领域经营主体的走访对接,强化金融对春耕备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精准支持。
四是建立靶向施策长效机制。推动全省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联合会诊”制度,对暂不满足授信条件的小微企业,集中部门、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开展会商辅导,一企一策研提解决方案,实行销号管理,形成清单式、闭环化的长效机制,开展“联合会诊”近千次,推动解决4000余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五是建立政策落实监督闭环。推动全省建立调研辅导机制,实现地市调研辅导全覆盖,指导督促各级协调机制高效运行,检视质效、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全力推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在山东落地落实。
目前全省通过协调机制已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427.3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8943.52亿元。
下一步,将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部署推动、完善政策协同、强化督促指导、做好培训宣传、加强风险监测,确保各级协调机制和各项工作机制高效有序运转,切实提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中宏网记者:
主发布词中介绍到,山东聚焦强化民营经济保障,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请问,今年一季度山东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效果如何?
李坤道:今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扎扎实实落实各项金融惠企政策,努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3月末,全省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32123.02亿元,较年初增加1869.84亿元;3月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强化民营企业政策赋能。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老大难”问题,省委金融委制定印发《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加大信贷支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等10个方面提出创新措施,全力推动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瓶颈障碍。比如,针对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等问题,《意见》专门提出,支持金融机构统筹考虑履职过程、履职结果和损失程度等因素,探索实施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制度,对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设置明确合理、行之有效的免责条件和认定方式,解决基层信贷员后顾之忧。
强化民营企业直连服务。出台《民营企业金融直连服务工作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直连服务机制,组建431支包靠团队,通过线上反馈、线下走访等方式,为全省11649家民营企业提供常态化对接服务。截至目前,为5130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106.53亿元。
强化民营企业融资对接。深化实施“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将民营企业融资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精准对接、加快审批。创新开展个体工商户融资服务对接活动,为1.3万多户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需求超50亿元。
强化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大力实施上市资源培育“十百千”计划,联合深交所举办“交易所直达基层加速跑”活动暨山东省拟上市企业座谈会,16家民营企业现场与深交所座谈交流。今年以来,全省新增3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为民营企业。目前,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09家,民营企业占比62%;“新三板”挂牌企业392家,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民企近9000家,实现融资725.24亿元。
强化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加强普惠担保增信,3月底省农担、省融担业务余额分别达到316.7亿元、1389.98亿元,惠及18万家民营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挥小贷公司补充作用,今年以来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超50亿元。强化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据赋能,累计覆盖民营企业约321万户,服务融资超1.4万亿元。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