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顺手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这是很多人保持的良好习惯。然而,这个举动可能并不利于健康。据研究表明,成年人一夜大约会排出 约200毫升的汗液,这些汗液会渗透到被子中。如果起床后立刻叠被子,汗液无法及时散发,会在被子内形成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恰好是螨虫和细菌的 “温床”。螨虫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大量繁殖,而它们的排泄物、尸体等会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起床后先将被子翻过来,让其充分通风透气,摊晾十几分钟后再叠起来。或者干脆让被子保持平铺状态,让水分尽快蒸发。

为了防止牙刷沾染灰尘和细菌,不少人会给牙刷戴上专用的牙刷套。但这种做法恰恰适得其反。牙刷在使用后,刷毛上会残留水分,套上牙刷套后,空气无法流通,水分难以蒸发,使得牙刷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而潮湿正是细菌和霉菌滋生的重要条件,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霉菌都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大量繁殖。牙刷套虽然能隔绝部分外来细菌和灰尘,但它毕竟没有杀菌作用,牙刷上已有的来自环境或口腔的细菌依然存在。所以,用完牙刷后,尽量把水分甩干,牙刷头朝上、手柄朝下。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刷毛自然风干。小编自己拍的
很多人在处理肉类时,习惯将它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认为这样可以洗去表面的血水和杂质。但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肉类表面可能携带大量的细菌,在冲洗过程中,污染水槽、厨具等物体表面,形成交叉污染。尤其是生鸡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CDC)建议不要在烹饪前清洗生的鸡肉,因为禽类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用流动水冲洗可能会让含有沙门氏菌的水珠,飞溅到熟食用的刀、案板或餐具上,导致食源性致病菌感染。而且,这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快速繁殖,后续再处理其他食物时,很容易导致食物被污染,引发食物中毒。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肉表面有残留的血渍、灰尘等可以直接用厨房纸擦去,或者放到水盆中浸泡清洗,只需做到表面没有明显脏物即可。
刚买回家的鸡蛋表面可能会有一些污垢,有些人觉得将鸡蛋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冰箱会更卫生。但实际上,鸡蛋表面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它能够阻止细菌进入鸡蛋内部。一旦用水冲洗鸡蛋,这层保护膜就会被破坏,细菌就容易通过蛋壳上的小孔进入鸡蛋内部,加速鸡蛋的变质。同时,冰箱内本身就存在各种细菌,冲洗后的鸡蛋更容易受到污染。所以,如果鸡蛋表面污垢较多,可使用干布轻轻擦拭,然后把鸡蛋和其他食物分开存放进冰箱。
当外出就餐需要打包食物,却找不到食品包装袋时,很多人会选择用纸巾来装食物。不同品牌、用途的纸巾有着各自的制造标准,很多纸巾不一定能直接接触食品。为了增白,许多厂家在生产纸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化学毒物,当与食品(尤其是油脂类食物)接触后,温度越高,会加速其向食品中迁移。口服摄入的荧光增白剂,在体内不易被分解,长期摄入毒性会在肝脏中积累。另外,食品接触用纸的标准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4806.8-2022)。打包食物,还是建议大家选用食品级别的专用包装纸或塑料袋、保鲜盒。
很多人认为用热水烫内裤可以杀死细菌,达到消毒的目的,其实并非如此。内裤上最常见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有些细菌对于高温有耐受力,而开水的温度会迅速下降,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杀灭细菌。这样还容易让内裤上残留的脏东西变性,后续清理起来反而更费劲。并且,过高的温度还可能会破坏内裤的纤维结构,使内裤变硬、变形,缩短使用寿命。正确的做法是:在温水或凉水中轻柔搓洗内裤,然后在阳光下晾晒,紫外线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
有些人在上厕所时受不了难闻的气味,会在中途冲一次水。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冲马桶时,马桶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向上气流,由于未盖上盖子,冲水带来的上升气流,会以每秒 2 米的速度,喷出含细菌的气溶胶。这些细菌不仅会污染卫生间环境,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应尽量避免在使用厕所过程中冲水,待使用完毕后,盖上马桶盖再冲水。
鼻子里有鼻屎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用手指去挖。但这种行为会带来诸多健康风险。一方面,手指上携带大量的细菌,挖鼻屎时这些细菌会进入鼻腔,破坏鼻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引发鼻腔感染,导致鼻前庭炎、鼻窦炎等疾病。另一方面,频繁挖鼻屎会损伤鼻黏膜,鼻黏膜一旦受损,就容易引起鼻出血。而且,鼻腔与颅内相通,细菌如果通过破损的鼻黏膜进入颅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颅内感染。如果感觉鼻腔内有异物,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进行鼻腔冲洗,保持鼻腔清洁。
耳屎虽然被称为“屎”,但并不是身体里的废物。耳屎的学名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腺体的分泌物,具有杀菌、润津耳道的作用。频繁掏耳朵不仅破坏了这种自然清洁机制,还可能带来多种危害。使用的工具如果未经严格消毒,极易将细菌、真菌带入耳道,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炎症。而且,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或工具深入过深,很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可能戳破鼓膜,造成听力下降。通常情况下,无需刻意清理耳朵,若感觉耳部不适或耵聍过多影响听力,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处理。[1]《科学大众(中学生)》编辑部.一起床就叠被子更健康?[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24,(03).[2] 陈曦.挖耳 “神器” 或许让耳朵更受伤 [N]. 科技日报,2024-05-10(3).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丁香医生、科学辟谣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