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18年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迎来一场“成年礼”。
时隔18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近日迎来新修订,这也是继“资管新规”、信托业务三分类通知后,信托业近年来出台的又一重磅制度。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迈入第4个年头,信托公司纷纷踏上“回归本源”转型路。
同时,行业分化加速,诸多挑战迎面而来,立足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信托公司未来路在何方?
信托公司漫漫转型路
扭转客户理念或是关键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出台《办法》的主要背景是现行《办法》部分条款难以满足信托公司风险防范、转型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要,与“资管新规”、信托业务三分类通知等近年新出台制度的衔接也有待加强。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这是一个事关27万亿元市场的基础性办法。自2020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信托业“破刚兑”、回归本源的业务分类改革仍在一路向前。这一行业背景之下,多数信托公司开启漫漫转型路。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自2022年2季度信托资产规模企稳回升后,至2024年6月末,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信托资产规模首破2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另一方面,营收、利润却依旧承压。
信托业打破“刚兑”路径依赖成效显现,但当前信托业整体迈入转型“深水区”,每家信托公司面对着同一道难题:“回归本源”的道路上,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新路子?
从信托资金投向结构来看,“非标转标”趋势明显,从房地产等传统领域转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还在继续增长,证券市场成为信托资金的第一大投资领域。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行业资金信托总规模达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0%。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占比41.81%,同比上升64.89%,占比提升9%;而投向传统工商企业、政信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分别占比19.39%、8.19%和4.61%,同比分别下降4.99%、1.45%和2.07%。
资金信托投向及占比,单位为“万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开发布数据
“这也是监管层面正在努力做的工作” ,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信”)资本市场事业部副总监蒲冰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就是要逐步打破‘刚兑’,扭转客户追求‘保本保收益’的心态,提高客户对投资风险的认知。”
从投资结构来看,信托资金更倾向于固收类投资,截至2024年6月,固收类投资规模达7.37万亿元,在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资金信托规模占比近90%。而今年以来,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固收类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整体收益呈下降态势。
蒲冰认为,“从客户特点来说,信托客户偏好固收类产品,券商客户对权益类接受度更高,因为他们接受过更多的市场教育。对于信托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
“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长期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扭转的,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蒲冰指出,“另一方面,这也对管理机构提出更高要求,管理人要‘练内功’,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做好非固收类产品管理。投资者要理解、接受净值波动,管理机构更要尽职管理,争取更好的收益表现。”
资管竞争红海厮杀,
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自“资管新规”2022年开始正式实施,信托产品正式进入"净值化管理时代",当前,新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投向证券市场、资产证券化视为转型突破的一条康庄大道。
以山东国信为例。为回归本源主业,同时大力发展标品业务,山东国信2021年开始对公司架构进行大调整,根据监管导向和战略重点,设立三大事业部。“其中,资本市场事业部的特点,便是将整个标品业务从信托公司原有业务条线中独立出来,倾注更多资源,进行单独条线的管理和运行。”蒲冰介绍道。
山东国信2024年报显示,截至当年末,山东国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15.2%至2138.23亿元。其中,投资类信托规模较上一年度激增49.85%至1269.61亿元,占比高达59.38%;与此同时,融资类信托规模与占比继续下行。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山东国信各类标准化业务信托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1085.12亿元,较年初净增加人民币341.63亿元,增幅46%。
与此同时,打破“刚兑”后,信托公司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便是客户流失,很多客户可能转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管竞争红海厮杀,与银行、基金在同一条赛道里进行市场博弈,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AI生成。关键词:金融业、信托产品设计
“资产管理方面,信托公司如果想打造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引入比较成熟的净值化产品管理团队,快速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做好长期战略储备。”蒲冰认为,“虽然是红海,但依托信托制度优势,在服务上下足功夫,思路开阔一点,分析客户需求,定制化赋能,也能够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从市场端来看,信托的吸引力也在慢慢回温。利率持续走低之下,上市公司近期掀起信托产品“购买潮”。据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有31家A股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近5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总金额小幅下降,但是认购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9家。
家族信托百万亿蓝海,
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切口?
显而易见,当信托业从牌照红利步入能力竞争时代,行业格局正从"大而全"转向"专而精"。立足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信托公司的未来在何方?
家族信托作为信托本源业务之一,自然成为许多信托公司以“受托人定位”为锚点的主攻业务方向。
2013年,国内首单家族信托落地,这一年被称为“家族信托元年”,彼时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规模不超过5亿元。十年后的2022年底,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达5500亿元,资产规模的年均增速超100%。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测算,在GDP每年以5%增速发展的情景下,到202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有望达到287万亿元,这无疑是信托公司展业的一片蓝海。
目前信托行业分化加剧,立足资源禀赋,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其中部分具有前瞻性布局的机构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百万亿财富管理蓝海市场下,家族信托,或许是信托机构实现“逆势突围”的重要切口。
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国信家族信托规模已超580亿元。目前来看,虽为区域型信托公司,但山东国信家族信托业务却能稳稳站在全国第一梯队。那么,其家族信托业务是如何实现“破局”的?
在山东国信家族信托事业部副总监周群看来,这与公司战略前瞻性关联度极大,“当时在市场前景尚未可知、从业者寥寥无几、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公司能够坚持前瞻性战略部署,提早布局,且在早期尚难盈利时保持战略定力。”
据介绍,山东国信家族信托业务起步较早,2014年8月落地第一单家族信托,2015年10月落地第一单保险金信托,2023年4月落地第一单家庭服务信托,是国内较早提供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服务的信托公司之一,研发形成了股权家族信托、上市公司股票家族信托、家族慈善信托、外籍税务居民家族信托等十余种业内领先的创新业务模式。
AI生成。关键词:金融业、家族信托产品设计、客户
从最初一年仅落地4单,到今年一季度新增落地660单,从业家族信托十余年的周群总结了山东国信的3条经验。“首先,这考验信托公司综合实力,山东国信将合规、估值、IT等人员直接内嵌于家族信托事业部,实现业务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其次,建设家族信托专用系统管理业务,家族信托长线业务的属性决定了一定要有专用系统,我们的专用系统也是业内最早开发的。此外,服务创新往往费时费力,但我们愿意抓精抓细,拒绝照搬‘套路化’模式,做到个性化定制,这意味着要比大型公司付出更多,跑渠道、跑客户更勤,服务更周到,反馈响应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基于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我们不仅服务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客户。家庭服务信托将设立金额降低至100万,以更低的设立门槛服务更多家庭。”周群补充道,“这主要是基于信托的风险隔离和传承功能。家庭信托是服务千家万户的,这也是普惠金融的一个着力点。”
“未来行业优胜劣汰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真正有能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的信托公司,才会做大做强,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规律。”蒲冰认为,要想在这场“淘汰赛”里活下来、活得好,公司战略至关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断不可取,做专做精才是这片竞技场中的“生存智慧”。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